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提取证型总数为619个,以肝肾亏虚、风寒湿痹、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风湿热痹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肝,与经络、脾、胃等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湿、寒、热,以湿邪为首,发病与痰、瘀关系密切.证素组合形式有6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又以两病性证素组合最为常见.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初期以邪实为主,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而见虚实夹杂表现,痰、瘀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2.
众所周知,遗传因素是导致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人们所患的某些疾病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哪些疾病与遗传的关系最为密切呢?近日,美国亚特兰大医学院的詹尼弗舒博士在美国"父母"网站上撰文指出,有10种常见病与遗传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们应对此类疾病提高警惕。这些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是:1.高血压研究发现,父母都患有高血压的人,其患此病的几率可高达45%。此类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  相似文献   
83.
李芸  吴琳娜  李俊梅 《西部医学》2012,24(4):777-780
目的为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健康和关爱需求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选点、随机抽样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四个社区180例老年慢性病人的健康状况及关爱感知和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180例老年慢性病人中有77.78%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97.22%能坚持规律服药治疗,70.00%进行了治疗效果的自我监测,疾病控制率为61.11%;54.44%生活完全自理,37.78%生活部分自理,7.78%生活完全依靠他人照顾。关爱感知和需求方面有98.89%能感受到关爱,1.11%自觉缺乏关爱;感知到的关爱来源主要是家庭成员(占91.01%)、亲戚朋友和邻居(占7.87%)、单位同事(占1.12%)。护理关爱需求以尊重理解排在首位,其次是慢性病日常护理、慢性病的防治、老年保健和慢性病基本知识等。结论老年慢性病人需要加强指导和疾病控制,特别要针对其关爱感知需求提供关爱,以促进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17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式及人中嵴形态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两侧唇峰高度差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术式,对31例单倒不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恢复唇峰高度、修复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矫治鼻畸形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术式中的一种修复的31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上唇、人中嵴形态满意,部分接受鼻畸形矫治的患者,鼻畸形基本矫正,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唇裂修复术式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多靶点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毒性反应。方法:自2006年11月-2007年8月共收集我院30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1岁(范围36—71岁)。有组织学及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经多次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PS评分0~2分。化疗策略:培美曲塞500mg/m^2单药或联合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对接受两次或两次以上化疗周期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结果:27例可评价疗效,无CR病例,PR1例,SD共16例,PD共10例。全组有效率(CR+PR)为3.7%(1/2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2.9%(17/27)。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个月,1年生存率为31.2%。毒副反应主要为I~Ⅱ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如恶心、粒细胞减少及贫血。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将已制备的抗Met单链抗体基因与人IgG Fc基因片段融合,表达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分子,以增强单链抗体的可溶性.方法:从人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并制备人IgG的Fc基因片段,并克隆于已构建好的pBAD-scFv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Top10,经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cFv-Fc.所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并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BAD-scFv-Fc基因序列正确;SDS-PAGE分析表明,scFv-Fc融合蛋白分子量为60 ku,且为可溶性蛋白;该蛋白经过His亲和层析纯化、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与抗原分子Met特异性结合.结论:改造后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能与人Met特异性结合,增加了抗体蛋白溶解度,有利于抗体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比研究兔多抗C-28和鼠单抗MET4在胰腺癌组织中检测MET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间接法研究C-28和MET4检测67例胰腺癌组织中MET表达情况,定量图像分析MET4和C-28的检测效能。结果:MET4和C-28检测胰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1%和71.6%。两种抗体检测MET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0.980,P=0.387)。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r=-0.127,P=0.307),在C-28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4.2%(16/19)MET4检出,在MET4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5.0%(17/20)C-28检出。在无MET蛋白表达的胰岛和正常胰腺上皮中,C-28有染色,而MET4无染色。结论:相对C-28抗体,MET4用于检测胰腺癌MET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