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史崇清李峥  朱开梅 《护理研究》2005,19(12):2668-2669
[目的]探讨3种术前教育方法对自控镇痛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腹部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9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麻醉医师进行术前教育,介绍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实验1组采用口头宣教方式进行术前教育。实验2组病人采用自控镇痛术前教育手册进行术前教育,并进行个别指导。[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能减少PCA镇痛药物的消耗量;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趋势;病人的镇痛满意度提高。[结论]口头教育和手册教育均能够有效地帮助病人使用PCA泵,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2.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张睿  杨莘  王玲  李峥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9-592
目的 深入了解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为进一步理解照顾者的感受,从而提供适合我国文化和社会需要的护理支持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对10名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者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5个关于照顾者感受的主要概念:承受压力和痛苦;从不断的失去中走过;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完全投入地照顾患者;在照顾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结论 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研究结果 同时揭示了照顾者感受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对我国照顾者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家庭)教育和干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2-134
按照压力易感模式 ,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是有关系的 ,因此人们认为对家庭进行干预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机率。此外家庭提供精神分裂症患者许多支持和帮助 ,承担着照顾者的责任 ,当其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 ,得不到支持 ,没受过应对技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时 ,常常会影响家人对患者的照料 ,使得患者病情不容易得到控制或反复发作 ,而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由此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同时教育干预的效果也值得研究的。1 精神分裂症患者 /家属教育、干预的定义精神分裂症患者 /家…  相似文献   
64.
论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作者就我国本科护理教育中有关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我国近期本科护理教育的社会需求主要是:各层次的护理师资,护理科研人员和从事较高技术性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根据社会需求初步提出了可观察,可测量的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出发加以调整,突出护理注重人是一个整体并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等护理专业的特点。提出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特点和国外的经验改革我国现有的本科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创造出符合我国特点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5.
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3b型遗传进化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对3b型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方法应用丙型肝炎非编码区ABC程序酶切分型法对云南省46例HCVRNA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研究。从根据5′端非编码区(5′NCR)ABC分型结果判断为3b基因型10例标本中随机选择2例(A18、A32)进行HCV5′NCRcDNA双向测序。结果通过46例HCV5′NCRRNA阳性标本分型研究,云南省HCV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b型、3b型、3a、1a和2b型、2a/2b等混合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78%、21.74%、10.88%、6.52%、17.39%。2例(A18、A32)3b型进行HCV5′NCRcDNA双向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云南省HCV3b型与GenBank号中国HCV5′NCR3b株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云南省HCV主要流行基因型为1b型,其次为3b型;应用5′NCRABC分型法可得到准确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66.
网络教学在国外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护理继续教育(continuous nursing education,CNE)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国内亦称为继续护理学教育、继续护理教育、护理学继续教育。它对于提高护士能力、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服务质量、满足不断发展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教学因其具有不受时间、地域和人员数量限制的优势而成为近几年国外护理继续教育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国内CNE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本研究尝试由护士对住院患者开展简短的饮酒问题早期干预,观察干预对于患者饮酒状况改善的情况。方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19例住院内外科患者使用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AUDIT)进行饮酒状况的筛查,筛查出问题饮酒者,即危险饮酒者和有害饮酒者后,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即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护士有关饮酒问题的20min简短干预,1年后使用AUDIT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饮酒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实验组AUDIT总分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属于危险饮酒或有害饮酒。护士开展的简短干预对于患者改善饮酒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何修订更符合文化背景的干预内容,寻找改善饮酒问题的有效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北京市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考研意向。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地区3所高校的护理本科生。结果:①199名调查对象有考研打算者41人(20.60%);高考成绩、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本科阶段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学习情况自我评价以及是否获得奖学金对考研意向有显著影响;②促使考研的因素中以“想在某个专业领域中有所发展和建树”占第一位;几近半数(43.90%)有考研意向者准备报考基础医学学科专业,“是否感兴趣”是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打算报考本校研究生与报考外校研究生的人数大致相当,学生最主要关注的是报考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③不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想先增加社会经验”。结论:北京地区护理本科生打算考研者比例较小,能冷静对待考研,考研动机比较积极正向,但是由于报考专业偏离护理学会造成优秀学生的流失,需引起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需要克服的一个难关.本研究的目的 是明确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效果以及影响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因素,以提高消融术成功率,预防复发.方法 232例两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Lasso环状电极导管标测,明确其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并在CartoTM系统指导下予以消融.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病史、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心房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各合并症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关系.结果 232例第2次消融术病例术中标测示44例次(19.0%)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且术中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部位(Gap)多存在于左肺静脉前上部65例次(28%)、前下部49例次(21.1%)、右肺静脉后上部59例次(25.4%)及后下部61例次(26.3%).年龄是房颤消融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且性别、房颤病史、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EF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肺静脉隔离术后,经长时间随访有约80%的患者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并且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存在易恢复区,多集中于左肺静脉前上部、前下部、右肺静脉后上部及后下部.年龄是房颤消融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明确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长期效果以及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具体部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复发。方法 232例再次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采用Lasso环状电极标测,明确其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并在CARTOTM系统指导下予以消融。结果 232例第2次手术病例术中标测示44例(19.0%)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且术中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部位多存在于左肺静脉前上部65例(28%)、前下部49例(21.1%)、右肺静脉后上部59例(25.4%)及后下部61例(26.3%)。28例行第3次手术,术中标测示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有16例(57.1%)。5例第4次手术术中标测仅有1例左下肺静脉电位恢复。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肺静脉电位传导有恢复的趋势,并且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存在易恢复区,多集中于左肺静脉前上部、前下部、右肺静脉后上部及后下部。部分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经多次手术可达完全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