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8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1.
国内至今尚未有侵犯神经系统的结节病的病例报告。我院曾收治1例侵犯皮肤、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节病患者,兹报告于下。病例报告患者男,8岁。因右面部红肿1年余,右上下肢无力3个多月,于1972年9月8日入院。患儿于1971年6月于右面颊部出现指甲大的圆形红斑,无痛,痒,但渐扩大至整个右侧面部。在外院疑皮肤结核而以链霉素等治疗无效。近3个月,右手执笔困难并加重至不能取物,伴发右下肢乏力、跛行。病后智力如常,无抽搐。既往体健,无结  相似文献   
52.
意识障碍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由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状之一。根据意识障碍发病形式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持续性意识障碍和发作性意识障碍,前者主要指昏迷,后者是指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常会反复出现,间歇期意识活动正常,主要见于癎性发作和晕厥。  相似文献   
53.
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可以分析1ms甚至更短时间的神经生理学数据,这种特殊性是其它神经影像技术所不能替代的。虽然EEG和MEG都来自相同的神经生理学过程,但是它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①磁场较少受到颅骨和头皮的衰减,理论上MEG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②电场与磁场导向互相垂直,通常高敏感性的方向彼此垂直交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的开始时间、梗死灶部位/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24h内自愿入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0.4mL,2次/d,连用10d。治疗前与治疗后3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Ba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复查脑CT/MRI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按发病后不同的治疗开始时间、不同梗死部分/大小的梗死灶分组对比ESS和ADL记分。结果:94例患者中91例ESS分明显改善。治疗开始时间<12h,12~24h,>24h,≤48h3组ESS改善分比较(12±11,18±13,14±8,t=0.78,P>0.05),ADL改善分比较(21±15,24±22,23±14,t=1.99,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脑叶、深部梗死ESS改善分比较(18±11vs14±11,t=1.12,P>0.05),ADL改善分比较(27±11比24±20,t=1.80,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梗死灶<1.5cm和>2cm组ESS改善分比较(15±11,20±51,t=0.98,P>0.05),ADL改善分比较(22±15比29±25,t=1.49,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转化为出血性梗死患者,未见不良药物反应患者。结论:缺血性卒中在发病48h内使用LMWH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12例CJD患者以快速进展性痴呆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100%)、共济失调(93.1%)、肌阵挛(89.6%)。EEG均异常,出现典型三相波17例、不典型三相波8例。头颅MRI表现双侧皮质高信号或基底节区T2WI对称性高信号15例,单侧皮质高信号6例,单侧基底节区高信号4例;20例行MR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双侧皮质或基底节区出现高信号14例,一侧皮质或基底节区高信号各3例。14例双侧D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EEG典型三相波。3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2例阳性。结论 CJD患者多以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EEG、DWI、CSF 14-3-3检测是诊断CJD的重要检查手段;DWI双侧皮质及基底节高信号可能与EEG出现三相波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缺血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规律,并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其干预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应用β-七叶皂甙钠予以干预。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点组织学改变和ICAM-1、V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1)β-七叶皂甙钠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2)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增加,I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随后降低,但再灌注后72h两者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3)β-七叶皂甙钠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48h缺血区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VCAM—1大量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β-七叶皂甙钠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及减轻脑组织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血浆高粘指标与脑卒中陈月琴,李作汉我们对以头痛、头晕等症状来我院神经科门诊的中老年患者常规进行了血流变学检查,于1992年共发现高粘滞状态者86例,全部男性,年龄56.4±7.5岁,均无糖尿病及心肾疾病,部分患者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症。以血浆比粘度1.9...  相似文献   
58.
骨骼肌自发性肌束收缩是常见的,仅当其很频繁出现或伴有肌无力和萎缩时才认为是病理的。由于自发性肌束活动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明显特征并能提示预后严重,因此,有倾向认为其具有报警作用。但在较良性的神经肌肉疾病中,亦有肌肉运动单位的频繁的局部或广泛的自发性收缩的很多记  相似文献   
59.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78例诊断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心脑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癫(癎)发作, 皮肤损害72例(92.3%),认知功能障碍48例(61.5%).EKG检查57例,异常21例(36.7%),脑电图检查65例,异常率100%.呈现弥散性或局限性θ波或中高幅δ波,伴有不规则的高幅棘波、尖波、棘慢波.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34例均异常,表现为脑室周围散在多灶性结节状高密度影,侧脑室体部外侧壁室管膜下散在小结节状的高密度影,大脑半球皮质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影或白质多发小结节状低密度.头颅MRI检查 44例均异常,其特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脑室体部和三角区或前角散在小圆形状异常信号;两侧脑室形态可不规则,室壁呈波浪状改变,其间有小结节状病灶突入脑室内;大脑皮质和白质可见小圆形状异常信号影;脑回肿胀,可见“脑回核“或“脑沟岛“;脑白质可见到放射状移行线.结论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特征主要为癫(癎)发作、智能障碍及皮肤损害;病人的皮肤损害可为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癫(癎)发作频度及智能障碍程度相一致,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头颅CT与MRI对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AIS组)发病72h内及病程第7d2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相对含量,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AIS组发病72h内外周血PMN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20.82±5.88、218.25±89.00;病程7d时为18.60±5.52、185.52±6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15.63±3.01、150.76±41.20);发病72h内外周血MNL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34.78±14.56、286.75±95.50,病程7d时为31.97±14.47、247.00±88.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20.20±8.50和186.38±52.97)(P<0.05~0.01);发病7d时CD11c、CD18MFI虽有所下降,但与发病72h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IS时激活的PMN、MNL表面β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CD11c、CD18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