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22.
  目的  针对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分期为ⅡA~ⅢB期,研究组27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预后,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67.5%, P < 0.05;70.4% vs.45.0%, P < 0.05)。在3年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 vs.65.0%, P>0.05),2组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再进行巩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优于直接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且相关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23.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一般妇科疾病相似,无特异性,因此,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或漏诊。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ICU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干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评分≥9分的患者中便利选取样本53例,记录其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评分、治疗干预程度评分分值,并测算其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结果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治疗干预计分系统得分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评分、治疗干预计分系统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7和0.690。结论患者24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干预程度均呈正相关,建议采用治疗干预计分系统进行评分,预测ICU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颅外寡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2013-2016年不同肿瘤来源及转移部位的164例接受IMRT的颅外寡转移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LC)、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CR+PR)为78.7%,近期疗效主要与原发肿瘤T分期有关(P=0.004)。截至最后1次随访,全组患者1、2、3年LC分别为89.8%、82.5%、74.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LC的因素为转移灶大小和肿瘤靶区剂量(均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明显影响因素;1、2、3年OS分别为83.4%、69.6%和54.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来源、转移器官部位、是否同步或辅助化疗及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急性反应,其中6例为3级不良反应,无4级及以上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颅外寡转移放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芒硝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该院门诊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2380例患者,按年龄末位数字的单双数进行分组,其中单数者(1260例)给予精制芒硝做肠道准备(A组),双数者(1120例)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肠道准备(B组),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对清洁剂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清洁剂使用后的肠道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9,P>0.05);A组患者耐受性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4,P<0.05)。结论芒硝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清洁效果相当,但口服芒硝患者耐受性更好,所需的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后平扫CT高密度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连续登记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并行机械取栓的患者,根据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分为高密度征组和无高密度征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NIHSS评分(术后24小时及出院时),出血转化率,3月mRS评分及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110例患者,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的76例,发生率69. 1%。高密度征组溶栓比例高于无高密度征组(P<0. 05),高密度征组DNT、OTP、穿刺到达到m TICI2b-3级时间、取栓次数均明显高于无高密度征组(P<0. 05)。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与死亡率、出血转化率、出院NIHSS评分、3月mRS评分有关(P<0. 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后平扫CT高密度征可以预测患者临床转归与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D-二聚体/血小板(D-dimer/platelet,DP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VB)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经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检测血清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并计算DPR、FAR。根据随访2年是否出现EVB将患者分为EVB组(n=48)、非EVB组(n=60)。比较各组DPR、FAR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结果 EVB组患者血清D-D、DPR水平及MELD评分、肝脏硬度值、肝硬化并发症所占比例均高于非EVB组(P<0.05),PLT、FIB、ALB、FAR水平低于非EVB组(P<0.05)。重度EVB患者血清D-D、DPR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P<0.05),PLT、FIB、ALB、FAR水平均低于中度、轻度(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P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截断值为0.2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8.3%;FA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截断值为0.0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2%、9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R[HR(95%CI):3.50(1.87~6.56)]、FAR[HR(95%CI):3.79(1.78~8.04)]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EVB患者血清DPR水平升高,FAR水平降低,并且均与EVB程度密切相关。DPR与FAR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二者有望作为临床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EVB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9.
急性有机磷中毒(AOI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多变,易发生“反跳”及“中间综合征”(I MS),病死率高,其治疗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AOIP治疗和护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这方面的探讨进展迅速,现将AOIP的抢救护理综述如下。1洗胃洗胃是抢救AOIP经口服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补脾升清、潜降浮阳中药方脑通胶囊干预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基础病治疗上应用脑通胶囊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基础病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MMSE与MoCA评分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以及潜降类中药可以显著改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记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