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法与旨法用于创伤后循环不稳患者桡动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设计,纳入标准为外伤后拟行急诊手术,因循环不稳(定义为人手术室时平均动脉压〈60mmHg或休克指数〉1)需动脉穿刺测压患者,纳入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和盲法组行桡动脉穿刺。考察指标包括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总操作时间和总穿刺次数。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盲法组相比,虽然两组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声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19例比13例,P〈0.05),总操作时间短[(1.2±0.5)min比(2.8±2.5)min,P〈0.01],总穿刺7欠数少[(1.2±0.4)次比(2.1±1.5)次,P〈0.01]。结论对于创伤后循环不稳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超声定位法桡动脉穿刺效果优于传统盲法。  相似文献   
82.
喉罩通气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8月,英国麻醉医师Brain[1]在Br J Anaesth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喉罩-气道管理的新概念>的论文,喉罩的概念自此诞生.喉罩作为声门外气道管理的里程碑,从1983年经典喉罩被发明,到1997年产生插管喉罩[2],再到2000年双管型喉罩的出现[3],共经历了三代主要的改进,期间还出现了很多变型喉罩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手术要求.喉罩的诸多优点使其应用于临床后迅速得到推广.尤其在困难气道患者以及急救复苏中深受广大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是,随着喉罩的普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喉罩的弊端,有关喉罩的并发症屡见报道.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后早期谵妄发生的术前和术中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6月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且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留观患者228例符合研究入选标准,根据CAM-ICU诊断标准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21个术前因素,14个术中因素,分析与早期术后谵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8个术前变量(年龄、ASA分级、术前血钙、血肌酐、血糖、总胆红素和/或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和/或白蛋白、恶性疾病)和6个术中变量(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维持方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总体液丢失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入麻醉(OR=6.3,P<0.05)、恶性疾病(OR=3.5,P<0.01)、高ASA分级(OR=3.4,P<0.01)、直接或间接胆红素增高(OR=2.5,P<0.05)以及开放手术(OR=2.4,P<0.05)是早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入麻醉、恶性疾病、高ASA分级、术前直接或间接胆红素增高和开放手术是择期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双频指数 (BIS)与异丙酚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 0例ASAⅠ~Ⅱ级 ,腰段硬膜外阻滞 /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骨科等手术的成年患者。监测AAI、BIS ,依据OAA/S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手术开始后用微泵注入异丙酚 6~ 8mg/ (kg·h) ,直至OAA/S评分达到 1分 ,分析AAI、BIS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AI、BIS随患者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 ,且与OA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诱导期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 =0 933、 0 5 33,和恢复期r =0 94 3、 0 5 92 (均为P <0 0 1) ,诱导期与恢复期AAI的相关系数与BI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AI、BIS均可较好地反映异丙酚的镇静效果 ,且AAI更佳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三角肌运动反应作为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终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儿,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组;B组(20例),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C组(20例),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比较各组在刺激域电流、获得终点时间、合作患儿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神经阻滞效果的差异。结果组间刺激域电流、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获得终点时间大于C组(P<0.05)。结论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可以作为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针正确定位的标志。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 ,30岁 ,5 7kg ,被高处坠下的玻璃刺伤右胸壁2 2h ,伴开放性气胸、发绀、呼吸困难 ,在当地医院行闭式胸腔引流术和气管造口术。术后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善而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入院检查胸片和CT均提示 :右上肺及右上肺支气管破裂出血 ,右侧血气胸 ,右肺不张、肺压缩 5 0 % ;左侧 3~ 5肋骨、右侧 4、6、7肋骨 (后端 )骨折 ,可见气管套管影一个。病人BP1 0 6 / 6 4mmHg ,HR1 0 8次 /分 ,SpO2 86 % ,RR2 8次 /分 ,行紧急开胸探查术。麻醉处理 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经气管造口处置入一根7 5单腔气管导管 (替换原气管套管 ) ,沿气管导管将…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构建大鼠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INPC)CDH1小干扰RNA(siRNA)真核载体.方法 根据大鼠CDH1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3个小发夹RNA(shRNA)干扰序列及1个阴性对照序列,根据pENTR/H1/TO中间载体说明书设计并合成相应的DNA单链,退火后分别连接到pENTR/H1/TO线性载体上,形成完整载体,提取CDH1 siRNA真核载体后(分别为CDH1 siRNA1、CDH1 siRNA2、CDH1siRNA3和CDH1 siRNA对照),进行DNA测序鉴定.采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分别将成功构建的CDH1siRNA真核载体转染大鼠INPC,于转染24 h和48 h时计算INPC转染效率=INPC成功转染数/细胞总数,于转染48 h时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NPC CDH1 mRNA的表达.结果 经DNA测序鉴定构建的3个CDH1 siRNA真核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载体所插入的RNA干扰序列均正确,无碱基突变或缺失;INPC转染24 h与48 h时转染效率分别为(54±5)%和(36±4)%;CDH1 siRNA2转染INPC 48 h时INPC CDH1 mRNA表达水平较CDH1 siRNA3降低,且两者均低于CDH1 siRNA1(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大鼠INPC CDH1 siRNA真核载体.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布托啡诺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36h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P组)和生理盐水5ml(C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浓度。结果术后12~48h,P组血浆PGE2、TNF-α、IL-6及肾素、ANG-Ⅱ、ALD、Cor浓度无明显变化,但在术后12、24h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布托啡诺镇痛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肌松程度对食管引流型喉罩和经典型喉罩密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ASAⅠ级或Ⅱ级,体质量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食管引流型喉罩组(P组)和经典喉罩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喉罩对位。2组通气罩的压力控制在60 cmH2 O(1 cmH2 O=0.098 kPa)。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行间歇正压通气。TOF-Watch SX监测术中肌松状态,记录TOF值分别为0(T1)、20%(T2)、40%(T3)、60%(T4)、80%(T5)时喉罩的口咽部漏气压(OLP)及术中胃胀气、返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相同肌松状态下2组间比较:T1~T5各时刻2组的OL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P组T4和T5的OLP降低,C组T3~ T5时的OLP降低(P<0.05)。2组术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胃胀气。结论肌松程度对2种喉罩的密封性均有影响,肌松状态越好,2种喉罩的密封性越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肺叶支气管填塞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n=12):A组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为肺叶支气管填塞气囊组。麻醉诱导后,A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先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再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填塞气囊。两组均先行双肺通气30min,再行肺隔离通气至少30min,A组为单肺通气。B组为肺叶支气管填塞通气。术中监测气道压。分别于清醒仰卧位自主呼吸空气时(L)、侧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和肺隔离通气30min(T2),抽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气和血红蛋白,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放免法测定动脉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结果 与A组比较。仅T2时B组PaO2升高,气道压、Qs/Qt及TXB2浓度均降低(P〈0.05)。与Tn比较,T1时两组Qs/Qt均升高(P〈0.05),TXB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R时A组Qs/Qt和TXB2浓度升高(P〈0.05),而B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k-PGF1α浓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叶支气管填塞通气可以通过降低开胸手术期间的肺内分流来提高机体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