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2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标准化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动物模型。方法将接种G422胶质母细胞瘤昆明小鼠的皮下肿瘤,接种于国际标准化小鼠双侧上肢皮下,每侧分别注射0.1、0.2、0.3ml。接种后5、10、15、20d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用HE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标准化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模型生长稳定,成瘤率高,3个实验组均100%成瘤,无1例死亡(P〈0.05);Gn世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有棕黄色颗粒呈强阳性,符合胶质源性肿瘤的特点。结论国际标准化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模型,生长特征及病理表现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 (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r,DNT)是较少见神经上皮肿瘤 ,其外科治疗预后良好 ,无需放疗和化疗 ,因此 ,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其诊治原则进行文献综述。1 DNT概念的提出及其流行病学1 1 DNT概念的提出  1988年 ,法国病理学家Daumas DuportC和ScheithauerBW等[1 ] 首先报告了 39例难治性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皮质内 ,呈多发结节样结构 ,细胞组成具多元性 ,包括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其中非典型神经元并不明显 ,…  相似文献   
33.
雪旺氏细胞移植至大鼠中脑损伤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雪旺氏细胞移植对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BrdU、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的表达及髓鞘染色观察新生的髓鞘。结果 雪旺氏细胞移植后 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 ,且细胞数增加 2 3 % ,并主要向损伤侧大脑皮层迁移 ;与对照组相比 ,移植后 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 43的表达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可见新生的髓鞘。结论 雪旺氏细胞对损伤的中脑网状结构有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MEG3和MALAT-1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发展和侵袭的关系.方法 应用qRT-PCR检测MEG3和MALAT-1 lncRNA在正常垂体前叶、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侵袭性垂体GH腺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MEG3 lncRNA在12例(30.8%)垂体GH腺瘤中表达缺失,在正常垂体前叶无表达缺失.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降低.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降低(P<0.01).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升高.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升高(P<0.01).结论 MEG3 lncRNA的表达缺失与MALAT-1的高表达可能与垂体GH腺瘤的发展和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急诊抢救物品的应急管理思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和探讨了临床实践中对急诊抢救物品的恰当使用、应急管理和组合使用等,强调急诊医护人员对危重病抢救与抢救物品的关系应有深刻的思维和理解、有危机意识和管理方法、有预见性的完善准备。  相似文献   
36.
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病人长期高皮质醇会对身体各系统造成损害,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激素控制率有待提高。即使病情即时得到控制,仍存在复发风险,需要终身监测激素指标。库欣病病人激素水平长期正常化目前仍旧是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群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基于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密切联系,可以大胆推测肠道微生物群与库欣病的关联。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库欣病病人激素水平的关系有助于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本文综述库欣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肠道微生物群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库欣病病人激素分泌的关系,介绍该领域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37.
侧脑室内囊肿的神经内镜下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囊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小切口、小骨瓣开颅皮层造瘘神经内镜切除侧脑室内囊肿,同时可行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手术,以打通脑脊液循环,共治疗侧脑室囊肿患者52例,术前术后均行头部MRI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神经内镜全切侧脑室囊肿37例(71%),部分切除和行造瘘术15例(29%)。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5例(67%),好转13例(25%),总有效率92%,无效4例(8%)。术后病理证实神经上皮囊肿43例,其中蛛网膜囊肿28例,脉络丛囊肿3例,室管膜囊肿12例,其他类型的囊肿9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侧脑室内囊肿,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增加了病变的全切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内镜下经鼻蝶术后迟发性鼻出血(DE)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内镜下经鼻蝶术后DE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经1年以上随访,平均15.3个月;13例成功进行止血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发性鼻出血;1例植物生存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围手术期疾病知识宣传和术后鼻腔观察,能有效及时发现DE等少见并发症;针对患者临床表现及鼻腔情况的不同,积极护理干预及个性化治疗可有效控制DE。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激动剂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时介导的受体亚型。方法:大鼠纹状体内微量注射mGluRs激动剂或拮抗剂,观察大鼠的意识、行为变化,并于给药后6h测定旋转活动。结果:mGluRs非亚型特异的激动剂tACPD(500、1000nmol)纹状体内注射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mGluRs的非竞争性拮抗剂L-AP3、竞争性拮抗剂MCPG及抑制细胞内钙释放的胆罗啉均可减轻tACPD引起的旋转。I组mGluRs的特异性激动剂DHPG(500nmol)纹状体内注射也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MCPG及mGluR1的拮抗剂LY367385及mGluR5的拮抗剂MPEP均可拮抗DHPG引起的旋转。预先腹腔注射利血平(5mg/kg)可阻断DHPG的作用。结论:I组mGluRs激动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钙释放有关及依赖于多巴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0.
背景与目的:脑室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在脑室内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20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神经内镜,根据术前诊断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手术中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或者透明隔穿通术.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出院前及3个月后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术后1年进行随访调查。结果:20例患者均行神经内镜辅助或者单纯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其中3例术后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入路根据病变的位置选择.全部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症状明显改善,仅有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部分脑室内肿瘤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有较大的优势,符合微创的原则。该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