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结局与羊水性状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5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 452例ICP(6.3%),轻度326例(72.1%),重度126例(27.9%)。羊水污染124例(27.4%)(ICP羊水Ⅱ级44例,ICP羊水Ⅲ级80例);重度ICP的羊水污染率为72.22%。胎儿窘迫53例(11.7%),9例围生儿死亡(19.9‰)中8例为ICP羊水Ⅲ级;124例ICP羊水Ⅱ级及Ⅲ级病例中,22例新生儿窒息(17.7%)。302例未临产未胎膜早破在34周后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发现羊水污染的有72例(23.8%)。结论 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围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2.
康小云  郭萍丽  康莉  任予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56-2457
【指示性摘要】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周期化疗患者102例,分为两组,PICC组38例,外周静脉途径组64例,比较两组化疗途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及外漏的发生率。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外周静脉组,穿刺成功率55.9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药物外渗PICC组0例,外周静脉组64例。PICC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低,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外漏的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泪腺腺样囊性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明确肿瘤侵袭相关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分型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经病理诊断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标本49例.方法 观察组织学形态特征并以WHO标准分型,根据Szanto法分级.免疫组化检查选用的一抗有S-100和CD34.主要指标各种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特征,与肿瘤侵袭相关的病理学特征在各分级绀的阳性率,包括侵犯神经、脂肪、肌肉、血管内瘤栓等.侵犯神经在有无疼痛症状患者间的阳性率.结果 泪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学病理分型分为管状、筛状和实性型3种,Szanto Ⅰ级19例,Ⅱ级9例,Ⅲ级21例.S-100和CD34分别标记肿瘤内的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肿瘤侵犯神经表现为两种显微镜下形态,共22例,占45%,其中Ⅰ级中1例,Ⅱ级中6例,Ⅲ级中15例.Ⅰ级和Ⅲ级间侵犯神经的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Ⅰ级和Ⅲ级间侵犯神经的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0).分别有12例和7例显微镜下可见到肿瘤侵犯脂肪和肌肉,但三级间均无统计学筹异.仅1例可见静脉血管内瘤栓.有疼痛者32例,无疼痛者17例.各有15例和7例显微镜下可见肿瘤侵犯神经,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03).结论 泪腺腺样囊件癌中Ⅲ级比例较高.侵犯神经是该肿瘤重要的侵袭方式,也是特征性病理表现,在高分级的肿瘤中发生率较高.侵犯脂肪、肌肉以及血管内瘤栓发生率较低.疼痛症状与镜下肿瘤侵犯神经无明显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周期化疗患者102例,分为两组,PICC组38例,外周静脉途径组64例,比较两组化疗途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及外漏的发生率.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外周静脉组,穿刺成功率55.9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药物外渗PICC组0例,外周静脉组64例.PICC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低,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外漏的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DNA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的影响. 方法:纯化提取双歧杆菌DNA,并鉴定DNA制品CpG基序甲基化程度;FACS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和表面标志分子,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双歧杆菌DNA诱导24 h后BMDC高表达Ia, CD40, CD86和CD11c分子,明显增加IL-6, IL-12(p40), TNF-α的分泌,显著增强同种异体和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双歧杆菌DNA能够促进BMDC成熟,增强BMDC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康莉  王翠玲  田佳  许晨丽 《护理学报》2021,28(16):22-26
目的 检索并评价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等数据库、指南网站以及专业协会的所有关于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从建库到2020年10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从评估、营养制剂配方、喂养方案、药物使用、预防及处理6个方面汇总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实践参考,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分为5型,超声对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2.6%。结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导管扩张情况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8.
医院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二十五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等多个配套文件,以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方法按医疗、医技、职能、后勤科室四个系列分别排序,各项考核标准按权重计分,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排序,并作为科室及个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设二十三个质量管理考核组。护理质量考核组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重要组成内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促进护理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10.
甘草酸二铵是从天然植物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中提取的甘草酸经过二步氨化后精制而得。药理试验证明,甘草酸二铵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及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还能显著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形态损伤和改善免疫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