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编制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并对它进行初步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PRCA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并分析小学生的受虐待情况.结果 PRCA的虐待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躯体虐待因子为0.85,情感虐待因子为0.73,性虐待因子为0.99,忽视因子为0.89.PRCA的重测信度为0.68,躯体虐待因子为0.46,情感虐待因子为0.56,性虐待因子为0.70,忽视因子为0.54.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4~0.52,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77,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35~0.77.受虐待组学生症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均分:(1.84±0.61)分vs(1.59±0.57)分,t=2.84,P<0.01].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受虐待程度较重,一年内受虐待次数较多[总分:(12.87±16.46)分vs(8.49±12.31)分,t=2.00,P<0.05;频度:(1.72±1.71)分vs(1.16±1.16)分,t=2.53,P<0.05].绝大部分虐待行为始发于10岁之前.结论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对儿童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分离特质与情感症状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解离特质量表(DTS)、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自杀意念量表(SIS)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 Amos 7.0作路径分析。结果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分离特质具有直接正向影响(B =0.303,P <0.01),对情感症状具有直接正向影响(B =0.282,P <0.01);分离特质对情感症状具有直接正向影响(B =0.545, P <0.01)。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 f =1.550<3.000,PGFI =0.613,PCFI =0.725,PN FI =0.697,均>0.50;RMSEA =0.046<0.050,GFI =0.937,AGFI =0.904,均>0.90;NFI =0.940,RFI =0.920,IFI =0.978,TL I =0.970,CFI =0.978,均>0.9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分离特质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情感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84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价述情障碍,并测量肺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慢阻肺患者中合并述情障碍组与慢阻肺组相比,男性、BMI、吸烟、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评分、mMRC评级和SGRQ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FEV1%预测值、焦虑和抑郁、mMRC、SGRQ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1.296(1.256~1.337)、1.238(1.097~1.396)和1.178(1.034~1.340)、1.297(1.274~1.320)、1.627(1.401~1.890)],年龄和BMI为其保护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0.886(0.794~0.998)和0.879(0.781~0.989)]。结论 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mMRC、SGRQ评分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FS)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总受虐待减少率(33.8%对20.5%,χ^25.13,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后干预组触觉过分防御得分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性别、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是否受干预、干预后受虐待(Beta值=-0.123~-0.913,P〈0.001;Beta值=0.075~0.187,P〈0.05),其中是否干预仅对触觉过分防御的增长值有预测作用(Beta值=0.146,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身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将徐州市 东方人民医院 2016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 60 名健康志愿者 为对照组,向两组受试者发放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防御 方式问卷(DSQ),分析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身防御方式的关系。结果 MMPI 量 表评分中,观察组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妄想狂、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2.949、15.893、 20.349、7.188、6.863、5.391,P< 0.05);EMBU 量表评分中,观察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 照组(t=3.126、3.096,P< 0.05),父母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 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3.256、3.661、4.622、3.744、4.225、2.832,P< 0.05);DSQ 评分 中,观察组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高于对照组(t=4.938,P< 0.05),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低于对照组(t=3.423,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精神病态、精神衰弱与其父母惩罚与严厉因子分、 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呈正相关(r=0.304~0.348, P< 0.05),疑病、抑郁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呈负相关(r=-0.322~-0.344,P< 0.05);抑郁障碍患 者抑郁、精神病态、妄想狂、精神衰弱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呈正相关(r=0.303~0.334,P< 0.05),疑 病、抑郁、癔症与其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呈负相关(r=-0.305~-0.309,P< 0.05);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惩罚 与严厉因子分、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与其不成熟防御 机制呈正相关(r=0.393~0.418,P< 0.05),与其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385~-0.407,P< 0.05);父 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404、-0.416,P< 0.05),与其成熟防御机制呈正 相关(r=0.412、0.422,P< 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自身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机制)具有 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国产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110例具有急性期激越症状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南京脑科医院38例,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42例,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31例)肌内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根据病情4~6 h后可重复使用,总剂量不超过40 mg/d,疗程3 d。治疗后2、4、8、24、48及72 h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分,以治疗72 h PANSS中兴奋因子分(PANSS-EC)减分率评定疗效;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RESES)、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S)、UKU不良反应量表以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PANSS、BARS评分各时点逐渐下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根据PANSS-EC减分率,有效54例(48.6%)、好转41例(36.9%)、无变化16例(14.4%);30例(27.0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过度镇静9例(8.11%),静坐不能8例(7.2%),锥体外系反应3例(2.70%),心电图异常改变10例(9.01%)。结论:国产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半年后,对2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总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总受虐待减少率(45.3% vs 19.0%,χ2=18.90,P <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后自我意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 <0.05),但是综合干预措施对自我意识量表得分的增高没有明显作用(P >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我意识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干预后虐待、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和性别,其中干预后虐待和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23~-0.263,P <0.05;Beta值=-0.690~-0.790,P <0.01),女性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86~0.166,P <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的发生,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