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脂联素( APN)、叶酸(FA)、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LDL-C、空腹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慢性酒精中毒与脑血管疾病及其高危因素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观察其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酒精中毒患者54例,年龄37 ~68岁,平均48.42±6.39岁。饮酒年限为5~42年,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正常对照组43例,年龄24 ~ 59岁,平均32.60±7.00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脂联素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和B12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LDL-C、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相关指标的水平,研究它们与血清脂联素、叶酸、B12的关系。结果:(1)脂联素(mg/L):对照组平均水平为2.05±1.10(mg/L);酒精组脂联素平均水平为1.5±0.57(m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脂联素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叶酸、B12、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2)叶酸(ng/ml):对照组为7.33±2.4;酒精组为3.63±1.97。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叶酸与B12、甘油三酯、HDL-C呈负相关;与脂联素、胆固醇、空腹血糖、LDL-C无明显相关性。(3) B12(pg/ml):对照组403.4±116. 17;酒精组497.57±289.57。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与叶酸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脂联索、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长期饮酒可降低血清APN水平,且血清APN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随着饮酒年限的增加,未发现血清APN随之降低的规律性。(2)长期饮酒可引起血清FA水平降低,并且随着饮酒年限的逐年增加,叶酸FA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利用长期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VD)大鼠模型,并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中几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记忆认知障碍和海马DG区氨基酸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250~300 g)随机分成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模型组(VD组)(n=6)。对照组不做手术,假手术组只剥离双侧颈总动脉但是不结扎,模型组剥离并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术后30 d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的行为学观察;训练结束后利用脑内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7种氨基酸类物质(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甘氨酸、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 (1)VD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VD组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谷氨酰胺、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其余3种氨基酸无明显变化(P均>0.05);假手术组的海马DG区7种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能有效制备VD模型;(2)VD可能与海马DG区谷氨酰胺、牛磺酸、丙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6~8周龄健康ICR小鼠(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5只,酒精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15%乙醇(1.6 g/kg),对照组小鼠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右利手,以左侧肢体无力6 d为主诉入院.患者6 d前饮酒醒来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穿衣费力,走路向左歪斜.既往史:脂肪肝10年,吸毒(冰毒)史1年,已戒毒3个月.患者为过敏体质,过敏原为海鲜、森林脑炎疫苗及破伤风疫苗.临床表现:血压为125/80 mmHg,神清语明,十  相似文献   
15.
[背景]观察美式脊椎矫正与平衡针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病例报告]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美式脊椎矫正与平衡针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和物理因子结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3%,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美式脊椎矫正与平衡针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特殊体质孕妇体内的血液成分及免疫状态亦可能存在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能会引起脑血管或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近期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并  相似文献   
17.
<正>发作性睡病是较少见疾病,为睡眠障碍的一种,包括4种症状,即发作性入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催眠幻觉,具有发病突然、时程短暂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国内报道的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为0.30%,日本则为0.16%-0.18%.延边大学医院收治2例发作性睡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酒精中毒的研究和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学,尚缺乏与之相关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这给临床诊治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大鼠自由饮用不同低浓度的酒精饮料的造模方法,建立与人体慢性酒精中毒类似的简便、理想的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方法将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6%酒精组、8%酒精组和12%酒精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自来水,24h自由饮用。模型组大鼠每天自由饮用各浓度的酒精饮料,不给予水。造模4个月后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血酒精浓度,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部的病理变化。结果(1)造模4个月后,模型组大鼠血中酒精浓度在150~200mg/100ml。(2)造模后透射电镜下模型组额叶、小脑、海马突触间隙厚度变薄,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小泡数量增多,突触间隙变窄,突触厚膜致密物电子密度降低;光镜下仅有小脑及海马有病理改变。结论自由饮用低浓度酒精饮料4个月可以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自由饮模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HAMD≥8)68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视频组用彩色摄像设备记录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坐位及站位平衡功能、站起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视频资料,治疗师和患者每两周观看录制的视频。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4周、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SIS)评定生存质量。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FMA、MBI、S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4.7±4.3)分、(43.2±8.6)分、(52.3±9.1)分和(67.5±9.8)分;对照组分别为(18.1±6.0)分、(38.3±7.7)分、(46.3±8.8)分和(58.3±8.5),HA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1.3±4.3)分、(55.2±9.3)分、(65.8±9.9)分和(7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5)分、(46.1±8.5)分、(53.8±9.4分)和(66.3±9.7)分,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