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5篇
  4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取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pSS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9例为病情活动组(A组)、9例为病情不活动或低活动组(B组),另外收取10例健康人的粪便(C组)。收集每份粪便样品的细菌总DNA,PCR扩增,针对16S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得到3组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数据,随后结合文献智库信息挖掘进行组间OTU分析、样品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α多样性(Alpha diversity)指数分析,Shann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Simps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及A组和 C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比较:将3组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在门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 4 个菌门组成,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4个菌属组成,分别是:大芬戈尔德菌属(Finegoldi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分析显示3组肠道菌群主要菌门和主要菌属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reptococcus属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 16S V3~V4 区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属水平上,3 组间相比,在 Alloscardovia 属、Bacteroides 属、Barnesiella 属 、Butyricicoccus 属 、Facklamia 属 、Faecalibacterium 属 、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 属 、 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属、Lachnospiraceae_UCG-001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Ruminococcaceae_UCG-002属、Streptococcus属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oprococcus_1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P<0.01)。3组间肠道微生物进行高维生物标识和揭示基因组特征的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主要菌门水平和菌属水平上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treptococcus属等一些特定细菌比例有显著差异;3组肠道菌群在16S V3~V4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菌群结构的差异在pS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d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研究测量下颌前牙区的颌骨形态和宽度,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50名成年受试者的CBCT检查结果,利用CBCT图像对下颌前牙区颌骨外形、唇舌侧宽度、近远中距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下颌前牙区颌骨形态唇侧均为凹形,最凹点位于下颌骨上中份,舌侧外形多样化,凸形比例最高。2.下颌骨前牙区颌骨唇舌侧宽度在下颌骨中1/2和下颌骨下缘较宽,在牙槽嵴顶和根尖区较窄。3.左右尖牙、侧切牙、中切牙于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距离是4.46~6.94mm,尖牙最长,侧切牙次之,中切牙最小。结论:下颌前牙缺失后,尤其是下颌侧切牙或中切牙个别缺失,如行种植修复近远中距离可能不足,易损伤邻牙;植入种植体等手术时应当注意下前牙区颌骨外形,避免因倒凹导致唇舌侧穿通;CBCT可作为下颌前牙区种植手术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术前选择合适的供肝、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及术后调整门静脉压等综合措施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小体积综合征.方法 总结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的113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系统评估供肝体积,测算供肝体积与受者体重比(GRWR),根据供肝解剖及GRWR确定采用的供体类型(含肝中静脉右半肝,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含肝中静脉左半肝等),术中通过建立充分的流出道,根据GRWR、术前脾功能亢进情况、肝动脉开放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确定是否采用脾动脉结扎等方法将门静脉压力控制在<20 mm Hg(2.67 kPa),门静脉血流量控制在<250 ml·min-1·100 g-1,观察采取上述措施后肝小体积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75例受者接受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37例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1例接受含肝中静脉左半肝.随访6个月,所有受者均未出现持续黄疸、败血症等严重的肝小体积综合征表现,1例受者于术后42 d死于脑卒中及呼吸衰竭,受者术后6个月存活率为99.1%(112/113).结论 术前根据供肝血管解剖及GRWR选择适当的供肝类型,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通过脾动脉结扎等方式调整门静脉血流及压力的综合方法可有效预防肝小体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92.2±6.0)较术前(74.5±6.7)有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0.9±1.2)较术前(6.5±1.4)显著下降(P<0.01),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显示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VA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2.8±0.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训练.8例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肱骨内上髁炎均未复发,肘关节内侧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病灶处理彻底、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替吉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根治术后的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42例接收术后替吉奥化疗(化疗组),45例不接受化疗(非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差异。结果:化疗组化疗后的血清KL-6蛋白、CA19-9、CA125水平较本组化疗前及非化疗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化疗过程中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35.71%)、贫血(14.29%)、色素沉着(14.29%),均为轻度;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化疗组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化疗组(28.57%vs.11.11%;42.86%vs.22.22%,均P0.05);化疗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7、21.5个月,均明显长于非化疗组(9.8、16.4个月)(均P0.05)。结论: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采用替吉奥进化疗对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为评价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将50只健康7-12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4%淀粉溶液)组和348.22、139.29、69.64mg/kg FOX-7染毒组,另设阳性对照(40mg/kg环磷酰胺)组,每组10只。每日固定时间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0ml/kg,连续5d。于首次染毒后第12天,观察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单价体率。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348.22mg/kg FOX-7染毒组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FOX-7染毒组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单价体和性染色体单件体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FOX-7可能会引起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结构畸形改变。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胚胎移植术中胚胎滞留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的183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术中是否发生胚胎滞留分为两组,发生胚胎滞留的为胚胎滞留组(n=65),未发生胚胎滞留的为对照组(n=17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同时,根据移植管不同污染因素分为4个亚组,即血液污染组、粘液污染组、渣污染组和未见异常组,比较各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胚胎滞留组移植管被血液、粘液污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4.62%、1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9%、7.70%)(P<0.05),而未见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77%vs.71.48%,P<0.05)。在发生胚胎滞留的情况下,移植管血液污染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粘液污染亚组和移植管未见异常组(12.5%vs.63.64%、54.55%,P<0.05);在未发生胚胎滞留的情况下,移植管血液污染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粘液污染亚组(44.58%vs.55.88%,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胚胎移植中胚胎滞留未显著影响妊娠结局,但与移植管粘液污染相比,血液污染可能对妊娠结局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8.
孙超 《现代护理》2005,11(20):1706-1707
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静脉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性为4.65%.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既给病人造成痛苦,又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临床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首诊ACS患者,根据随访发生MACE与否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所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PCAT体积和FAI,筛选ACS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独立预测因素及其联合的预测效能。结果 MACE组35例,无MACE组151例。RCA-FAI(OR=0.127)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OR=1.098)是ACS 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RCA-FAI预测ACS MACE的AUC为0.671,HDL的AUC为0.371,二者联合AUC为0.709。结论 RCA-FAI联合HDL可用于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诱导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HepG2细胞构建肝癌小鼠模型,将21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GLP)和益生菌处理组,每组7只,另选择正常小鼠7只作为对照组,给予药物处理组动物GLP或益生菌灌胃,另两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2 w。采用镜检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其脂肪酸代谢产物水平。结果 肝癌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2.3±0.5)×1010 CFU/g、(12.2±2.2)×109 CFU/g、(3.9±1.5)×107 CFU/g和(5.0±1.2)×1010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0.18)×1010 CFU/g、(3.49±0.66)×109 CFU/g、(1.12±0.11)×107 CFU/g和(0.57±0.06)×1010 CFU/g,P<0.05],GLP干预组小鼠肠道上述菌群分别为(1.1±0.1)×1010 CFU/g、(6.5±1.1)×109 CFU/g、(1.8±0.2)×107 CFU/g和(1.5±0.1)×1010 CFU/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GLP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7.2±1.1)S、(4.8±1.1)H和(1.0±0.2)E,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7±1.2)S、(3.4±0.5)H、(0.7±0.1)E,P<0.05】;GLP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乙酸、丙酸、正丁酸和D-乳酸水平分别为(37.9±3.3)mmol/L、(3.9±0.2)mmol/L、(2.3±0.3)mmol/L和(0.2±0.0)g/L,与模型组【分别为(26.8±3.2)mmol/L、(1.8±0.4)mmol/L、(1.8±0.2)mmol/L和(0.5±0.1)g/L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出现了失调,而应用GLP可能帮助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紊乱状态,其意义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