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组患者1年,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两组评分变化,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PAPP-A对不稳定关系的诊断评估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不稳定斑块组治疗后1年NIHSS评分高于稳定斑块组,但ADL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清PAP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不稳定斑块往往预后较差,需要严密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82.
考察关节腔注射塞来昔布(CE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以PLGA为载体,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塞来昔布微球(CEL-MS)。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模型,以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脾脏指数和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考察关节腔注射CEL-MS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微球的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1 ± 0.3)μm、载药量为(20.8 ± 0.6)%。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与灌胃给予塞来昔布混悬液和关节腔注射塞来昔布混悬液相比,在关节炎大鼠关节腔中注射CEL-MS可显著降低关节肿胀和关节炎指数,有效抑制滑膜炎症。以上结果表明,关节腔注射CEL-MS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3.
耿秀苹  姚静松  靳杨  董婧  郝丽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230-1233
目的观察中药湿包裹技术对老年中风患者输液药物渗出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住院老年中风患者输液时发生药物渗出的病例1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给予中药湿包裹技术护理,于干预后4、8、12 h评价药物渗出的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渗出部位最大直径变化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湿包裹技术对老年中风患者输液药物渗出的护理效果确切,可迅速改善药物渗出症状。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银屑舒凝胶对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抗炎止痒作用。方法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银屑病样损伤,以PASI评分和病理、脏器指数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对银屑病干预作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研究其抗炎作用;磷酸组胺致痒法测定豚鼠的致痒阈研究其止痒作用。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增厚、长出鳞屑、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真皮层出现炎性浸润,使用银屑舒后,症状改善,PASI评分降低,角化不全和炎性浸润减轻,皮损厚度变薄,脾脏指数降低,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明显。中、高剂量组中止痒阈值和肿胀抑制率均升高。结论银屑舒凝胶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抗炎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白杨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白杨素组?布地奈德组,每组6只?使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气道激发制备哮喘模型,白杨素组小鼠给予白杨素50 mg/kg灌胃,布地奈德组小鼠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肺功能测定评价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评价小鼠气道炎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IL)-4?IL-13和血清总IgE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加重,白杨素能够显著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白杨素能够抑制哮喘小鼠 BALF中IL-4?IL-13和血清总IgE水平?哮喘组小鼠肺组织高表达的NF-κB水平,经白杨素治疗后显著降低?结论:白杨素能够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究家属参与式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本次实验研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0.00%,总并发症率为4.44%,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分别为11.11%、17.78%、77.78%,观察组再出血率及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1.24±3.45)d vs.(49.56±4.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HAMA、HAMD评分相近;护理干预后各组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效果极好,患者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率显著降低,心理状况改善,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分级授权干预联合专项健瘘训练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在动静脉内瘘建立后,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分级授权干预联合专项健瘘训练。观察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 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管理行为(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 统计干预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内瘘使用1年通畅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主观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日常生活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P<0.05), 且...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ResNet+VST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智能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超声医学科采集的663个动态图像含心尖二腔(apical two chambers,A2C)、心尖三腔 (apical three chambers,A3C)与心尖四腔(apical four chambers,A4C)3类临床检查常用切面以及EchoNet-Dynamic公开数据集中 280个A4C切面动态图像,分别建立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各类别图像按4∶1方式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ResNet+VST模型的训练以及与多种关键帧检测模型的性能对比,验证ResNet+VST模型的先进性。结果: ResNet+VST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心脏舒张末期(end-diastole,ED)与收缩末期(end-systole,ES)图像帧。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上,模型对A2C、A3C 和A4C 切面数据的ED 预测帧差分别为1.52±1.09、1.62±1.43、1.27±1.17,ES 预测帧差分别为1.56± 1.16、1.62±1.43、1.45±1.38;在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上,模型对A4C切面数据的ED预测帧差为1.62±1.26,ES预测帧差为1.71±1.18,优于现有相关研究。此外,ResNet+VST模型有良好的实时性表现,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 Tiny数据集上,基于GTX 3090Ti GPU对16帧的超声序列片段推理的平均耗时分别为21 ms与10 ms,优于以长短期记忆单元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进行时序建模的相关研究,基本满足临床即时处理的需求。结论:本研究提出的ResNet+VST 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方面,相较于现有研究有更出色的表现,该模型原则上可推广到任何超声切面,有辅助超声医师提升诊断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89.
沈仲理治疗子宫肌瘤诊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义贞  姚静  赵莉 《陕西中医》2010,31(2):201-203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贝叶斯网络和方剂智能分析),对沈仲理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病例64例100诊次进行数据处理,总结沈仲理教授对子宫肌瘤的诊治规律,为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心外科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性。方法:2013年8月到2017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沿用目前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33±0.67分和2.34±0.41分,都明显低于术后1d的7.29±2.19分和7.41±2.09分(P<0.05),可以看出在术后14d,就疼痛评分来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并且观察组在术后14d的遵医行为、合理用药、生活规律、病情监测的比例都比对照组高得多(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达到了100%,而对照组为89.1%,即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等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外科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更加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自我良好行为的建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