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提高戊二醛(GA)交联的聚乙烯醇(PVA)凝胶在1 mol/L的H2SO4溶液中的溶胀度,制备出一种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并对该电解质膜的结构、形貌、溶胀度、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组装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极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随着PVP用量的增加,膜孔数量增多且孔径增大,溶胀度增加,电导率提高,但力学强度下降。电解质膜中PVP质量分数为20%时,所组装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为111 F/g,其电化学性能的温度依赖性较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添加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纳米CaCO3的表面性质由疏油变为亲油;改性后的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均匀分散,并且与PVC基体之间的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冲击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当m(CaCO3):m(PVC)=20:10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为纯PVC的5倍多,而拉伸强度仅减小39/6。  相似文献   
43.
萨病又称“嘎曰格病”,主要由于“赫易、希日、巴达干”三要素的失调,影响白脉的正常运行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偏瘫,失语,昏迷及口眼斜。中医称为“卒中”或“中风”,又相当于西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患。萨病研究小组自1981年7月至1985年11月,通过蒙医蒙药治疗240例患者。兹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240例萨病中男191人,女49人,脑出血42例,脑栓塞11人,脑血栓形成187人,39岁以下16人,40—50岁59人,51—60岁97人,61—70岁61人,71岁以上7人。发病10天内入院21人,其它均属发病后留有严重后  相似文献   
44.
用巯基乙酸甲酯改性3.0~5.0代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用红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借助巯基端基与银离子的配位作用,以巯基改性PAMAM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AgNO3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患者阿某某 ,男 ,2 0岁 ,蒙古国藉 ,学生 ,2 0 0 0年元月 2 3日因全身关节疼痛 ,以下肢为重 ,伴行走困难 ,消瘦半年 ,加重 1个月经门诊收入院。经常慢性腹泻 ,已 17年病史。查体 :体重 31kg、身高 1.36 cm、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双上肢活动自如 ,无红肿及明显触痛 ,胸部呈桶状胸 ,双下肢卧位活动基本正常 ,各关节无红肿发热。不能自动站立 ,拄杖扶人站立 ,双膝关节间距2 3cm,呈典型的“O”型腿改变。走路呈左右摇晃步态、速度缓慢、不能走远路。神经系统检查 :颅神经检查正常、无项强、四肢肌力略低下 ,腱反射弱 ,全身肌肉均等萎缩外其余未见…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性,8岁,蒙古族,学生,哲盟保康市达古拉苏木人。于1997年3月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烧、角弓反张、抽搐、嗜睡,当时哲盟医院神经内科脑CT扫描诊断为脑囊虫病合并癫痫。治疗一个月,病情未见好转,并癫病大发作呈频发性,甚至严重时癫病发作持续十几分钟。于1997年4月3日转入内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过程良好,患孩嗜睡、癫清等完全停止,但术后高烧不止,体温范围在39.1℃一40℃。尽管西医院抗感联合用药,但高烧始终未退。于1997年5月11日转我院蒙医脑病科就诊。查:患者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未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颅外段脑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8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介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结果:38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病变血管共43支,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100%。病变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缺血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个别患者出现心动过缓、鼻衄不良反应。结论:介入治疗颅外段脑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8.
急性脑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庆斌  包华 《临床荟萃》1999,14(19):870-871
我们于1994年12月至1998年10月对206例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进行了开放性前瞻性治疗研究,其中丹参等常规疗法组96例,尿激酶(UK)溶栓组110例,UK剂量一般为100~150万IU,脑干梗塞为175~200万IU,结果二组共发生出血性并发症10.2%(21/206),其中脑内出血并发症为5.3%(11/206),脑外出血性并发症常规疗法组无一例发生,UK溶栓治疗组为10.0%(11/110),影响急性脑梗塞UK溶栓治疗的安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清除率。方法 24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12例。选取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后血中HCY及hs-CRP的水平。结果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均能使血浆HCY明显下降,两者无显著差异。但血液透析滤过3月后,每次透前血浆HCY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后均使hs-CRP略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滤过3个月后,hs-CRP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浆HCY的清除具有一定优势。对hs-CRP的清除不明显,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7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脑干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腔隙性脑梗死相同;脑干腔隙性梗死的好发部位多在脑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缺乏典型的脑干定位表现.结论 单纯脑干腔隙性梗死诊断较困难,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