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97篇
  1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991.
当归四逆汤早在《伤寒论》中就有明确记载,主要治疗由血虚寒凝导致的手足厥阴寒症,现代临床中通常将其用于小儿麻痹、妇女痛经、风湿性关节炎、无脉症与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温阳散寒,补而不滞,养血通脉,效果明显,当归四逆汤尤其在妇科临床中疗效更为确切,本文主要对其应用于妇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介入治疗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7例 aVR 导联 ST 段抬高的 NSTEMI 患者,将患者分为 A、B 两组,其中 A 组30例,于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 组27例,于发病12~24 h 行 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 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6、12个月的治疗效果优于 B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 B 组。结论对于 aVR 导联 ST段抬高的 NSTEMI,在发病12 h 之内行急诊 PCI 可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造成ABO血型正、 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份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检查的42 488例血型中共有18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符, 不符合率为0.42%;其中冷自身抗体85例,血浆成分异常22例,血型亚型23例,抗体减弱和缺失15例,AB抗原性减弱19例,因为输血或妊娠反应产生同种抗体16例. 结论 正确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是临床输血安全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分析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进行治疗,治疗进行到2、4、6个月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2、4、6个月时,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卡马西平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应用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要强于卡马西平,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维吾尔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心房颤动组,维吾尔族、汉族非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胱抑素C、D-二聚体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汉族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血清胱抑素C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清胱抑素C(OR=9.964,95%CI=1.749~56.756,P0.05)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以福建省汉族人群原发性肺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为实例, 通过构建广义线性模型, 利用λ值、偏差度及Pearson χ2拟合优度检验等判断方法选择合适模型, 进行多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 发现自变量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进而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最终得到吸烟者有7个、非吸烟者有9个单独作用的肺癌危险因素。其中吸烟者中重度吸烟与肺部罹患过炎症性疾病呈正相乘作用, 非吸烟者中被动吸烟与少吃新鲜水果呈正相乘作用。运用广义线性模型筛选合适模型并进行交互作用分析, 利于全面合理分析流行病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年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比较。方法对年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6岁,要求保留子宫,排除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妇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53例;开腹组32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做对比评价,并电话随访患者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不同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和bcl-2基因的动态表达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2只家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6只)。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观察家免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bcl-2 mRNA动态表达的变化规律对心肌细胞凋亡细胞的数目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激发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促进了凋亡的发生,二者的曲线变化呈正相关(r=0.9286,P<0.00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cl-2之间形成一种抗衡的网络调控构象,负责凋亡的促进和凋亡的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bcl-2mRNA、细胞凋亡三者的表达,在交界区比梗死区更明显。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RNA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家兔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交界区以凋亡为主要变化的动态演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 ,79岁。持续性左上腹疼痛 ,呼吸困难 1d。 1d前 ,患者在活动时突感左上腹持续剧痛 ,向左侧腰背部放射 ,弯腰及深呼吸时加重 ,伴呼吸困难、咳嗽 ,无咯血、心悸、腹泻、呕吐、呕血、黑便、血尿、尿频、尿痛及发热。既往有冠心病史 10年 ,慢性支气管炎史 3年。体检 :体温 36 .8°C ,脉搏80次 /min ,节律不整。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6 /12kPa(1kPa=7.5mmHg)。神清 ,呼吸急促 ,平卧位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黄染 ,口唇无紫绀 ,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 ,双肺呼吸运动减弱 ,肺底部可闻及干、湿性音 ,…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3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患者采取血液吸附净化血液,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净化血液, C组仅采取血液透析净化血液,血液净化治疗1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A、B组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及微炎性反应程度均较A、B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影响较血液透析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