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及干预治疗的效果和意义,了解伴随周围神经损害出现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通过入组标准在已确诊的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周围神经病(PND)组和非PND组,同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PND.电生理检查选择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PND组和非PND组的电生理数据的差异.对入组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有39例(26.7%)存在周围神经损害 PND组血清Hcy浓度为26 ~ 81 μmol/L,平均(51±13) μmol/L;非PND组21 ~ 44 μmol/L,平均(30±5)μmol/L,2组间血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及随访显示,PND组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48.7%(19例),6个月时为82.0%(32例).治疗前双上肢潜伏期为(1 596±143)ms,波幅为(1.01±0.32)mV;双下肢潜伏期为(2 796±381)ms,波幅为(0.28 ±0.14)mY;治疗后3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 438±126)ms,波幅为(2 610 ±273) mV;双下肢潜伏期为(1.58 ±0.31)ms,波幅为(0.37±0.13)mY;治疗后6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 326 ± 102)ms,波幅为(2 090±122) mV;双下肢潜伏期为(1.78 ±0.37)ms,波幅为(0.70±0.11)mV.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双上肢和双下肢潜伏期和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且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滞后于临床.结论 高Hcy血症可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并符合代谢性PND,病变程度可能与血清Hcy浓度相关,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2.
急性脑卒中的重症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立群  张茁  洪昭光 《北京医学》1999,21(4):232-233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后尿道损伤的急症救治水平。方法对20例小儿后尿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男13例,女7例。全部为车祸致后尿道损伤,其中85%伴骨盆骨折和90%伴有休克。本组13例在抗休克后急症行尿道断端吻合。结果 13例急症吻合者12例I期治愈。其他方法急症处置7例,I期治愈仅2例。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小儿后尿道损伤在纠正休克后应积极早期行尿道吻合术,因早期吻合可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以及II期手术给患儿所带来的痛苦。对于经抗休克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急症尿道吻合的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7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春  冯立群  张茁 《北京医学》2005,27(10):625-62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为医学界和社会所关注,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惟一获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但其治疗的要求及风险限制了它的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76.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药物和物理治疗多无显著疗效,因而手术仍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复发率高。现对64例胬肉切除球结膜转位移植及角巩缘暴露并烧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王薇  冯立群 《北京医学》2001,23(4):233-234
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性质、程度、疗效的重要内容,详尽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资料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抢救病人生命、提高预后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临床的症状、体征外,有很多辅助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颅内缺血情况,但是,长期以来,可靠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仍需从有创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获得.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问世开创了非介入性脑循环研究的新纪元,它的特点是安全无创、病人放松、反映客观、快速可重复,可即刻或持续监测病人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1].这项技术已得到飞速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在ICVD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长期从事皮毛作业的工人由于接触皮毛粉尘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并且肺功能也有一定程度改变。为了解从事皮毛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变化 ,本文对某皮毛厂94名皮毛作业工人班前班后的肺功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一般概况 :锦州皮毛厂是解放初期建厂的老厂 ,主要加工天然皮毛 ,生产皮帽、皮垫及裘皮衣等产品。195 6年前全部为手工作业 ,以后逐步改为半机械操作。 (2 )对象 :接触皮毛粉尘工人检查时无心肺疾病 ,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共 94人 ,其中男 49人 ,女 45人。年龄最大 49岁 ,最小 2 1岁 ,…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否有必要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方法将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为二次电切组30例,对照组为非二次电切组30例。术后膀胱镜检查随访2年,比较两组肿瘤2年复发率、进展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2年肿瘤复发率和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3.3%和26.6%、10.0%和16.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围手术期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分别为8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医疗费用(平均1.5万元)低于对照组(平均1.0万元)。住院时间研究组平均7天,对照组平均13天,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二次电切在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进展方面并不优于非二次电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常规二次电切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