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2.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初发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例随机分配到泛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中。在治疗后第7天复诊作临床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和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结果:无论在初发病例还是在复发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时间、皮损愈合时间、自觉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结论:对生殖器疱疹,泛昔洛韦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阿昔洛韦相当,但使用较方便。  相似文献   
43.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临床报道中药丹参酮系统或局部用药,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了进一步评价外用丹参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笔者于2002年3-6月,采用外用克痤隐酮乳膏(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1与1%克林霉素凝胶(达林凝胶,苏州第四制药厂11对照的方法,比较观察了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我国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检测状况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国性病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基线情况,为提高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5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和监测点内所有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实验室的性病检测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5个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中,有93个(88.57%)开展了性病实验室检测;开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氨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定性、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以及淋球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6.77%、74.19%、79.57%、58.06%、65.59%;监测点内共1048家医疗机构,开展上述检测的比例分别为74.52%、34.73%、39.98%、35.59%、42.94%;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结论监测点内医疗机构开展各种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较低,应加强监测点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 ~ 1 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 ~ 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 ~ 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 ~ 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 ~ 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 ~ 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 ~ 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相似文献   
46.
对12170例男性和6125例女性的13种性传播性疾病(STD)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象来自1988~1991年间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州STD诊所。对所研究疾病的诊断和对象的分组均有明确规定,将筛选试验阴性及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临床病人作为对照组。以病人首次就诊确定其同时感染几种性病的总发生率。应用多因素罗辑斯蒂回归方法(使用SPSS/PC+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激光美容门诊的就诊者进行光老化认知的问卷调查,指导临床医师在激光美容门诊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以226例激光美容门诊的就诊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0岁以上就诊者对光老化的知晓率更高,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知识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男性,丈化程度高、来自于大城市的就诊者对光老化知识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在美容门诊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少年、男性、低文化、相对贫困地区的防晒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的特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收集监测系统资料,对病例报告系统的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代表性、时效性、稳定性和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易操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系统接受性较高。系统代表性、时效性好,病例报告系统敏感性达99.25%,但难以捕获到高危人群;稳定性较好,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监测经费不足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正确率和网络录入正确率分别为97.05%、96.22%和96.22%;梅毒诊断正确率为95.40%,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分期正确率分别为42.49%、77.46%和85.89%,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分类偏倚。结论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病例报告信息质量与诊断正确率较高,但一期和二期梅毒分期正确率较低,影响梅毒发病率的分析,迫切需要加强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切实提高病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13.37%。除少数边远山区外,99%县区均有梅毒病例报告,但不同地区梅毒发病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主要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宁夏)、闽江地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珠江三角洲(广西、广东)等。既往梅毒报告发病较低的地区(如贵州、陕西、河南等)近年出现较快增长。报告病例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92 ∶ 1。20 ~ 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 > 60岁各年龄组增幅 > 30%。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31.56%,离退休人员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7.35%)。一期与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增长 > 50%。 结论 梅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梅毒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0.
在20世纪80年代初,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至2013年,我国梅毒报告发病率达32.86/10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1]。我国梅毒疫情的快速上升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