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抗体假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同时检测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抗体。 结果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5 2例 (1.5 3 % )TPHA假阳性 ,67例 (1.97% )TP -ELISA假阳性 ,男女患者间TPd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男女患者间肿瘤构成比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男性以肺癌最多 ,其次是直肠癌 ,女性则以子宫内膜癌最多 ,其次是乳腺癌。同时 ,不同恶性肿瘤的TP抗体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P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以子宫内膜癌最高 ,其次是胰腺癌、卵巢癌等。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P抗体假阳性发生率接近 2 %且无明显性别差异 ,假阳性患者的肿瘤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不同恶性肿瘤的TP抗体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2.
1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药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及耐药情况。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l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0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61%。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为7%.Uu合并Mh阳性率为32%;Uu对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和罗红霉素较为敏感;Mh对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Uu与Mh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致,单纯Uu感染与Uu合并Mh感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Uu合并Mh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扩大了耐药范围。  相似文献   
43.
湖南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尖锐湿疣 (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的型别。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 结果  5 0例尖锐湿疣患者年龄 4 0岁以下占 80 %。 5 0例尖锐湿疣标本经 FQ- PCR检测后 4 4例 HPV阳性 ,阳性标本中6 / 11型 4 2例 (84 % ) ,16 / 18型 1例 (2 % ) ,6 / 11和 16 / 18混合阳性 1例 (2 % )。 结论  HPV6 / 11型感染是湖南地区尖锐湿疣发病的首要原因。感染高峰在年龄 4 0岁以下性活跃人群。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臭氧油和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 临床试验。收集40例皮损面积<30%体表面积的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有左右侧躯干、四肢对称皮损。试验组 选患者左侧皮损每日外用臭氧油两次,对照组选右侧皮损每日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两次,疗程4 周。于用药后第1, 2,4 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58%和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84%和70.25%,第4周为70.88%和7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少许炎细胞 浸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臭氧油治疗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疗效与中效糖皮质 激素外用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臭氧油外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腋臭患者(按Park和Shin分级标准评为2级36例、3级29例)局部外用臭氧油2个月(每晚一次),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2级组、3级组治愈率均为100%。随访6个月时,2级组治愈率94.44%,3级组治愈率8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8,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臭氧油外用治疗腋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急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设计,试验组肌内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2 mg/次),对照组肌内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 mg/次),均每12 h 1次,共2次,观察24 h。评价疗前及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各时间点总有效率、各症状体征改善率和基本缓解率,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入组14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138例纳入疗效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78.87%(56/71),对照组有效率为77.61%(5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P > 0.05);首次注射后1 h,两组瘙痒、风团大小和数量及风团水肿程度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各症状体征的基本缓解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头痛、头晕等,其中试验组嗜睡的发生率为11.11%(8/72),对照组为20.14%(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51,P < 0.05)。 结论 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可有效控制急性荨麻疹症状,且其嗜睡的发生率低于马来酸氯苯那敏。  相似文献   
48.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临床观察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及研究普萘洛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增殖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提供基础参数.方法:血管瘤患儿每日服用普萘洛尔1~2 mg/kg,每日3次,连续服用,住院治疗7~10 d后,出院后连续服药,每月复诊,并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500例湿疹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皮损处试验组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照组外用尿素乳膏,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每日1次。于用药后第1、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8.00%,有效率为18.40%;对照组痊愈率为7.20%,有效率为17.60%。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55.20%,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痊愈率为40.40%,有效率为71.60%。2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18例,对照组复发30例,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慢性湿疹较为安全有效,为治疗干燥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湿疹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0.
自制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皮肤性病学的教学4年余,体会到它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加强理论课与见习课结合,增进师生互动。授课老师必须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才能获得更佳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与其他多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