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疱疹病毒8型(HHV-8)目前被认为是卡波肉瘤(KS)的致病因子,其引起的KS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50%。流行病学研究认为,HHV-8在其他人群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为了解HHV-8在山东地区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我们首先在献血人员中进行了HHV-8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2.
人乳头瘤病毒58型E6蛋白对p53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PV58 E6蛋白与p53蛋白的作用关系,以初步探讨其致癌机理。方法 先通过GST沉降试验和体外降解试验,体外研究HPV58 E6结合降解p53蛋白的作用,进而将表达质粒导人SAOS-2细胞,在细胞内研究HPV58 E6对p53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 HPV58 E6能够有效结合p53蛋白并进一步诱导其降解,而且在细胞内,HPV58 E6具有抑制p53蛋白的诱导凋亡的功能。结论 p53蛋白的降解影响其细胞周期调控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发子宫颈癌等肿瘤。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介绍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进行粘膜免疫的机制 ,讨论沙门菌的不同减毒类型 ,所用的启动子 ,可呈递的抗原 ,免疫的途径以及免疫效果的检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介导E型沙眼衣原体(Ct)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及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小鼠重组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从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诱导培养DC,并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促进DC的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用不同感染滴度(MOI)的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Ad转染D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细胞百分率,选择最佳MOI;用最佳MOI的含MOM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OMP)转染DC,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DC表型变化,并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检测转染前后DC分泌细胞因子及DC、T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Ad-MOMP转染DC经尾静脉免疫小鼠,ELISA检测其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 诱导的DC形态典型,表面高表达CD11c、MHCⅡ类分子,中度表达CD80分子.MOI=1000为重组Ad转染DC最佳滴度,此时90%以上的DC表达荧光,Ad-MOMP转染DC后能检测到MOMP的表达.Ad-MOMP转染对DC表面的特征性表型CD11c无影响,而CD80及MHCⅡ表达上调;转染后的DC分泌大量IL-12,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刺激T细胞分泌大量IFN-γ.Ad-MOMP转染DC后尾静脉免疫小鼠,其脾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FN-γ.结论 Ad载体能介导外源MOMP基因在DC中的表达,Ad-MOMP转染DC后MOMP基因的表达能增强DC抗原提呈功能,促进DC活化,转染后的DC与T细胞共孵育能诱导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体内实验表明Ad-MOMP转染DC能诱导衣原体特异性TH1反应.这为Ad-MOMP转染的DC疫苗用于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5.
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由螺杆状转变成球形休眠体的相关蛋白。方法 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螺杆状幽门螺杆菌及其球形休眠体全菌蛋白表达谱 ,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 ,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 TOF MS)进行质谱分析 ,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获得 9个与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相关蛋白 ,即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2 6× 10 3的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烯醇酶、黄素氧化还原蛋白、单链DNA结合蛋白、翻译起始因子 1、延长因子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和Mr 为 10× 10 3的热休克蛋白。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为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机制 ,筛选具有潜在价值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靶位和疫苗候选靶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抗肿瘤特性。方法:用重组的鼠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从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肿瘤细胞CT-26冻融液负载DC后,治疗荷瘤BALB/c小鼠,测定DC抑瘤、消瘤作用及小鼠的生存期变化。结果:诱导的DC形态典型,表面高表达CD80、CD86、I—A^d等免疫分子。抗原负载的DC能明显抑制早期肿瘤的生长,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树突状细胞早期应用具有明显抗CT-26肿瘤细胞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HPV6型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初发、复发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病情转归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u ltrasensitiveTM 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35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及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0。尖锐湿疣患者初发与复发组织的HPV6型E7蛋白表达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尖锐湿疣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统计学意义。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病情转归的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ELISPOT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并观察HPV16L1蛋白疫苗接种小鼠诱发体液免疫的效应。方法:将HPV16L1抗原或抗鼠IgG的俘获抗体包被在预先贴有硝酸纤维素膜的培养板微孔内,取被HPV16Ll蛋白疫苗免疫的鼠脾细胞,经HPV16Ll抗原刺激后加到微孔内,已固定的抗原/抗体可与细胞分泌出的抗体结合。再加入RAM-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和沉淀性底物溶液(DAB),可在有HPV16Ll特异抗体产生细胞的位置产生棕褐色的斑点,每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细胞。同时ELISA法检测血清与脾细胞上清液中HPV16Ll特异性IgG水平。结果:免疫组HPV16Ll特异性抗体生成细胞的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LISPOT法较ELISA法更灵敏,HPV16L1疫苗可有效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69.
应用RAPD-PCR技术结合地高辛非放射性标记系统制备了人巨细胞病毒DNA探针,并与常规随机引物法进行对照。RAPD-PCR制备的HCMVDNA探针长度呈多态性,扩增过程中不需合成特异引物,探针特异性强,产量高,用50ngHCMVDNA模板即可制备8.0μg探针;标记体系中RAPD-PCR方法Dig-dUTP浓度为5.2%。表明RAPD-ΡCR技术可用于少量DNA模板制备大量DNA探针,适用于原位杂交等需高浓度探针的核酸杂交及临床大量标本的测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探针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