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方法 以 2 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 ,以草莓状血管瘤和正常肝脏汇管区小血管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 ,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 )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L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 (13 .2 7± 5 .79)与正常肝脏汇管区小血管组 (10 .85± 4.79)差异无显著性 (t =1.15 ,P >0 .0 5 ) ,而显著低于草莓状血管瘤组 (2 9.3 1± 8.5 5 ,t =6.2 4,P <0 .0 1)。CHL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 (3 .49± 1.3 6)与正常肝脏汇管区小血管组 (2 .65± 1.0 6)差异无显著性 (t =1.72 ,P >0 .0 5 ) ,显著低于草莓状血管瘤组 (11.3 8± 2 .66,t=11.18,P <0 .0 1)。结论 CHL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无关 ,此亦可能是CHL未见癌变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2.
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
成相应表位肽并分别将与血蓝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抗HBeAg抗原表位抗体,ELISA法鉴定抗体的特
异性。结果发现了1MDIDPYKEFG10、37LYREALESPEHCSP50、74SNLEDPAS81、127RTPPAYRPPNAPIL140等4条新的HBeAg蛋白
B细胞线性表位肽,其与KLH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获得特异性高效价抗体,抗体滴度大于1∶512000,ELISA实验
证实上述抗体均可与HBeA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确认了4个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
肽,为深入研究HBeAg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可见bcl-2蛋白表达,染色阳性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5±1.2)个。模型组和EPO组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P<0.01)。EPO组第7天、14天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rhEPO可以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rhEPO保护急性高眼压引起的兔眼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CT对脊椎骨破坏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13例经CT扫描发现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病例,其中,结核5例、转移瘤6例、邻近软组织肿瘤侵及椎骨者2例。分别描述了它们的CT表现,并着重讨论了脊椎结核与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肯定了CT对脊椎骨破坏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指出它的应用限度。  相似文献   
25.
显微超声技术在折断器械取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显微镜下结合超声装置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的效果。方法;术前X线确诊根管内折断器械病例25例,在显微镜下使用超声装置制备直线通路和增隙,暴露器械断端,松动并取出断械。术后拍摄X线片确诊折断器械是否取出,然后完成根管治疗。结果:25例中在显微镜下取出23例,取出率82.1%。有5例未能取出,其中根管壁侧穿2例,显微镜下未能见到折断器械2例,器械部分推出根尖孔1例。结论:手术显微镜结合超声装置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细胞周期蛋白D1,E,A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E,A在小儿及成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以及在血管瘤增生、消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小儿血管瘤(增生期27例,消退期14例)、6例成人血管瘤、10例血管畸形中CyclinD1,CyclinE,CyclinA的表达。结果CyclinD1与CyclinA阳性细胞指数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组与消退组、增生组与畸形组、增生组与成人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消退组、成人组与畸形组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E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组、消退组、畸形组、成人血管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7%,0%,0%,婴幼儿增生组与消退组、增生组与畸形组、增生组与成人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消退组、成人组与畸形组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yclinD1,CyclinE,CyclinA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作用而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作者对 2 7例住院的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所致全心扩大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后分析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选择入院时体检心脏呈“普大”型 ,心功能Ⅲ级以下 ,近 1月内无心绞痛、心肌梗塞 ;血压相对平稳 ,无碘过敏病例 ,共 2 7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6例 ,年龄 35~ 68岁 ,平均年龄 56岁。1·2 方法 对 2 7例“普大”型心脏病做心电图、心脏X片、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2 结果70 3% ( 19/ 2 7)的病人为扩张型心肌病 ;11 1% ( 3/2 7)的病人为冠心病 ;18 5% ( 5/ 2 7)的病人为高血压心…  相似文献   
28.
29.
30.
先天性巨结肠中神经丛异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是胚胎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母细胞迁移时中途停顿所致。其病理改变是狭窄段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对于神经丛异位国内未见报道。笔者回顾性复习了10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手术标本的HE染色石蜡切片,进一步探讨该病病理表现。材料和方法:对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