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与10%尿素软膏联合外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38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予0.05%卤米松乳膏与10%尿素软膏等量混合后涂于皮损处,每天2次;对照组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与10%尿素软膏等量混合涂于皮损处,每天2次。观察比较2组用药后第7、14、21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各观察时间点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0.05%卤米松乳膏与10%尿素软膏联合外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CAS将7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AS组(128例)和非CAS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CAS的发生率为16.5%(128/775)。CAS组年龄高于非CAS组[(69±6)岁比(6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的发生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11.425,P〈0.01)。左主干病变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7.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和冠心病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3.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AM 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38 MAPK及p38 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PS低、高剂量组(20,40 mg·kg-1)、p28 MAPK阻断剂SB203580组(5 mg·kg-1)、APS低剂量+SB203580组(APS 20 mg·kg-1, SB203580 5 mg·kg-1)、APS高剂量+SB203580组(APS 40 mg·kg-1, SB203580 5 mg·kg-1),给药30 d后, 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 h后除去丝线恢复血流,心肌再灌注2 h后处死,取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中ICAM-1,VCAM-1,p38,p-p38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1.367 3±0.131 9,0.810 3±0.051 3) 及信号通路蛋白p-p38(1.110 7±0.046 1),与假手术组(0.535 0±0.076 5,0.345 3±0.035 6,0.576 7±0.015 0)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与SB203580联合应用时对ICAM-1,VCAM-1,p-p38蛋白表达(0.870 2±0.120 7,0.474 5±0.047 2,0.807 5±0.076 2)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单独应用黄芪多糖高剂量(1.225 1±0.086 5,0.657 3±0.062 1,1.056 3±0.070 3)或SB203580(1.013 1±0.073 1,0.562 3±0.045 6,0.942 3±0.035 8)的作用 (P<0.01,P<0.05)。结论: 黄芪多糖与SB203580联合应用时,可以明显抑制p38通路,下调由其介导的ICAM-1,VCAM-1在内皮细胞质膜上的表达,对抑制再灌注损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6.
郑海峰  王英妹  武铁军  李庆祥  张健  段国辰 《中成药》2012,34(11):2214-2216
目的体外观察黄芩苷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0、0.625、1.25、2.5、5.0、10.0 mg/L黄芩苷作用于A549细胞24、48、72 h,MTT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RT-PCR法检测1.22mg/L黄芩苷处理A549细胞24 h 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芩苷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1.22 mg/L黄芩苷作用A549细胞24 h后,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黄芩苷体外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与上调Bax、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18~45岁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EH)与G蛋白岛亚单位(GNB3)基因825C/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BseDⅠ或HindⅢ)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特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间GNB3825C/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病人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眼热烧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对由于高温液体烧伤引起的眼热烧伤81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少量尿激酶注射液应用结膜下注射;B组未用尿激酶注射液组。观察角膜上皮化(角膜上皮修复)的时间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角膜上皮恢复快,角膜透明性恢复好,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热烧伤后早期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结膜下注射,角膜上皮恢复快,角膜透明性恢复好,减轻眼前段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电话通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2B)时间]的影响.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无入院前心电图(无心电图)组、有入院前心电图(有心电图)组和依据入院前心电图进行电话通知(电话通知)组.主要分析指标为D2B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 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402例,其中无心电图组137例(34.1%),有心电图组176例(43.8%),电话通知组89例(22.1%).3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电图组比较,有心电图组和电话通知组患者D2B时间缩短,3组分别为113 min、96 min和86 min(均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例(2.9%)、4例(2.3%)和3例(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早期电话通知能缩短STEMI患者D2B时间,使更多的患者D2B时间<90 min.入院前与医院建立电话联系可缩短再灌注时间.  相似文献   
60.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