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第1大原因[1-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3]中的数据显示,卒中位居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3位.给予老年卒中患者赋能理论干预可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保健目的,减轻照护者负担[4].本文就赋能理论在老年卒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观察Bcl-2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的变化中的敏感程度,观察牙周塞治剂是否能加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选40只日本大耳白兔,其中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牙周炎未治疗组(牙周炎组12只)、牙周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派丽奥组12只),牙周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牙周塞治剂组(塞治剂12只)。检测Bcl-2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各组牙周病的指标比较。结果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合用牙周塞治剂后,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明显降低(P〈0.05),Bcl-2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牙周塞治剂能明显提高派丽奥治疗兔牙周炎的效果,Bcl-2是牙周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NIPPV组(75.00%)(P<0.05);治疗后,与NIPPV组及治疗前相比,HFNC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更低(P<0.05);治疗后HFNC组CRP、IL-6、WBC水平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HFNC组MDA、MPO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SOD高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HF...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描述“北京眼病研究”人群从2001年至2006年5年随访间非糖尿病老年人中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累积发病率,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设计 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中参加2006年随访调查者3251人。方法 对每位受检者在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均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全面的眼科检查,其中包括散瞳后彩色眼底照相。每位受检者随机选一眼进行眼底照片中视网膜血管异常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FN)、动静脉交叉压迫征(AVN)和视网膜病变,评价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一般情况、眼部及全身疾病史、治疗史和吸烟饮酒史。随访调查时进行了身高、体重和血压测量,并收集空腹血液标本检测血糖、血脂。考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城乡、人均收入、教育程度、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眼局部可能相关疾病(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和中央/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和屈光状态等。通过对比基线和5年随访时受检者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确定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5年发病率和改变情况(进展或消退)。根据治疗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控制的治疗组、未控制的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高血压治疗情况组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发病率、进展率和好转率的差异。主要指标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发病率、进展率和好转率。结果 排除患有糖尿病或任何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等眼局部病变的患者后,2058例受检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1409例(68.5%)。平均年龄(53.8±9.5)岁。FN、AVN和视网膜病变的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1%,1.4%和3.3%。高血压患者中FN、AVN和视网膜病变的5年发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均<0.01)。对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进行调整后,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Hg,FN、AVN和视网膜病变的5年发病率分别增加1.58倍(95% CI:1.24~2.00;P<0.001),1.55倍(95% CI:1.04~2.32;P=0.03),1.46倍(95% CI:1.12~1.91;P=0.005)。对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进行调整后,高血压分级每增加1级,FN好转率减少28%。相应的,血压控制组的FN的好转率(44.4%)明显高于未控制组(22.6%)和未治疗组(11.5%)(P=0.01)。结论 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与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发病率和进展变化具有强相关性。血压控制理想者的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发病率较低,局限性动脉缩窄消退率较高。这表明如果高血压控制良好,作为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早期表现,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6.
刘雪 《国际眼科纵览》2013,37(4):268-268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Ewen等在2013年6月出版的IOVS杂志上发表了泪膜破裂方式与泪膜脂质层特征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既往曾有研究表明,瞬目后泪膜逐渐变薄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泪液蒸发、渗透入角膜以及在角膜表面的切向流动。鉴于泪膜的分散性切向流动导致的为特定类型的泪膜破裂,蒸发是导致泪膜变薄和破裂的主要原因。泪液蒸发受泪液脂质层的影响,因此可以推测泪膜破裂方式应与泪膜脂质图1正常泪膜荧光染色和泪膜脂质层图像(女性,27岁)。示荧光泪膜破裂区域对应的泪膜脂质层常常缺损或较薄(水平箭头)。垂直箭头示泪膜中的空气泡。A为眨眼后大约15s时;B为眨眼后大约21s时层特征相匹配,为证实该假说而开展了此次研究。研究对象为≥18岁且未配戴角膜接触镜者,排除眼部炎症或过敏、眼部用药、怀孕哺乳。研究方法为采用能同时记录泪膜荧光和泪膜脂质层图像的光学系统,采集85例受试者的泪膜荧光和脂质层图像的同步录像,录像的频率为10帧/秒;在结膜囊内滴入2%荧光素5 μl后开始录像,第1秒进行瞬目,接下来的录像时间内尽量保持双眼睁开;85例受试者被分为两组:第1组40例,进行1次持续60秒的录像,第2组45例,进行2次录像,分别持续30秒,两次录像间休息2分钟。研究结果显示泪膜变薄和破裂的区域通常与对应区域的脂质层特征相匹配。泪膜变薄和破裂区域对应的脂质层常常较薄,但并不总是较周围脂质层薄。偶尔由于泪膜的汇聚性切向流动,薄脂质层还可导致相应区域泪膜荧光增强。作者认为,正如所预期的,泪膜破裂主要由蒸发导致,泪膜变薄和破裂的区域通常与对应区域的脂质层特征相匹配。但是在一些受试者中对应的脂质层区域并未发现较周围脂质层薄,反而可能较厚,这提示该区域的脂质层可能存在成分或结构缺陷,减弱了其对蒸发的屏障作用,例如细菌脂酶将酯类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脂肪醇,使泪膜脂质层发生结构缺陷,导致泪液蒸发增加。  相似文献   
57.
类固醇生成因子(SF-1,NR5A1)是在性腺及肾上腺发育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NR5A1基因突变是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常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报道的病例多为杂合突变。该基因突变患者临床表型复杂,早期报道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46,XY性腺发育不良,近年...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构建基于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眼用混合胶束,并负载抗菌药物伏立康唑(TPGS-EL/VRC),探讨该纳米胶束的眼部药物递送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方法 薄膜水化法制备TPGS-EL/VRC混合胶束,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HET-CAM)试验评价TPGS-EL/VR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角膜上皮细胞(HCE-T)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能力及细胞摄取途径。通过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和抑菌环试验评估纳米胶束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的抗菌能力。结果 TPGS-EL/VRC混合胶束粒径为(109.63±0.25) nm,电位为(-29.3±0.20) mV,呈球形粒子,对VRC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纳米胶束对HCE-T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TPGS-EL混合胶束有效提高了HCE-T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为溶液组的5.8倍。在两种体外培养模型中均表现出更好的抗白色念珠菌能力。结论 TPGS-EL/VRC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及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5 年8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且既往有RK史的患者16例(26眼),其中RK角膜瘢痕为8刀者3例(6眼),12刀者8 例(12 眼),16 刀者5 例(8 眼)。由同一手术医师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 刀者中4 眼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2 眼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12 刀者中4 眼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8 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16 刀者中5 眼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3眼采用2.0 mm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 d,1 周,1、3、6、12、24、36 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角膜RK瘢痕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对术前与术后1 个月、最后1 次随访时的各项参数采用配对t 检验进行比较。结果:RK角膜瘢痕为8 刀者和12 刀者术中均未发生RK瘢痕裂开,术毕切口密闭良好;16 刀者中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者2 眼术中发生角膜瘢痕裂开,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封闭切口,切口密闭良好,余6 眼均未发生术中角膜瘢痕裂开。术后随访时间为1~36(12.9±11.6)个月。26眼术后角膜切口密闭良好,均未出现新发角膜瘢痕裂开。最后1 次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为0.19±0.12,较术前提高(t =-6.913,P <0.001);等效球镜度(SE)为(-0.43±1.64)D,较术前明显降低(t =-5.983,P <0.001);角膜散光度为(1.92±0.85)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8,P =0.506);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893±826)个/mm2,较术前明显降低(t =4.048,P =0.001)。结论:采用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RK术后白内障临床效果均较好,相对安全,建议RK角膜瘢痕为8 刀者可采用3.2 mm及以下透明角膜切口,12 刀者可采用2.2 mm及以下透明角膜切口,16刀者可采用2.0 mm及以下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河北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廊坊地区多个社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进行现场问卷。结果:共调查人群3 596人,其中男1891人,女1705人。确诊雄激素性脱发418例(患病率11.6%),其中男327例(患病率17.3%),女91例(患病率5.3%)。经常饮酒者患病率(28.1%)高于不饮酒者(10%)和偶尔饮酒者(12.7%);睡眠时间<8 h/天者患病率(13.5%)高于睡眠时间≥8 h患者(10.2%);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升高而升高。结论:廊坊地区雄激素性秃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饮酒、睡眠不足和体重指数高是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