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患者男,17岁,发现头部有红色汗渍1月余,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头部皮肤有红色汗渍,擦除后皮肤色泽正常,无任何原发及继发皮损。诊断:色汗症。未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在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老年肺炎患者(肺炎组)和22例老年非肺炎者(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分别比较肺炎患者发病时、感染控制后及与对照组FMD和NMD的差异。结果肺炎组发病时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1±0.16)%vs(2.80±0.21)%,P0.01],肺炎控制后较肺炎发病时FMD升高[(2.68±0.19)%vs(2.21±0.16)%,P0.05],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发病时NM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5.6±2.12)%vs(17.8±1.32)%,P0.01],控制后NMD较发病时明显下降[(18.4±1.96)%vs(25.6±2.12)%,P0.01﹚],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FMD受损,随着感染的控制,舒张功能有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有所修复。  相似文献   
93.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异丙酚麻醉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HANS组(n=6),基础麻醉后,采用HANS仪电刺激百会穴,以2/100Hz变频电刺激25min,注射显像剂18F-FDG32min后PET扫描;异丙酚组(n=6),基础麻醉后输注异丙酚6mg/kg·h,15min后用1min静注显像剂,继续输注异丙酚6mg/kg·h,32min后PET扫描;针药复合组(n=6),基础麻醉后,HANS仪以2/100Hz变频电刺激百会穴25min,停电针,输注异丙酚6mg/kg·h,15min后用1min静注显像剂,异丙酚6mg/kg·h继续输注32min后PET扫描。结果:HANS仪2/100Hz变频刺激百会穴使异丙酚麻醉相应脑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刺激百会穴具有加强异丙酚麻醉效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显著降低了脑代谢。  相似文献   
94.
皮肤性病学的见习带教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其核心内容是对典型病例建立形象性认识。为适应这一学科特点,解决当前见习带教所面临的问题,该教研室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该网络教室包括皮损图片库、视频资料库、典型病例展示及网上考试模块,有效弥补了临床上真实病例的缺失;解决了见习生直视效果不佳,无法观摩部分检查、治疗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见习效率,减轻了带教教师的负担,但在培养见习生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95.
96.
前白蛋白与C反应蛋白在老年AECOPD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威  张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06-110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5例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A、CRP和白细胞(WBC)含量,与42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治疗7d后PA、CRP和WBC的区别。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PA、CR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入院第1dCRP、PA与存活组比较无差异,第7dPA较前降低(P〈0.05),CRP较前相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第7dCRP较第1d降低,PA较前升高(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A、CRP对于评价老年AEA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多靶点药物治疗1例晚期双肾癌患者肾功能改善的效果. 方法 晚期双肾癌患者1例,男,60岁.腰痛1个月.B超及CT检查提示双肾癌.左肾肿瘤11.0 cm×9.4 cm×8.5 cm,右肾肿瘤3.5 cm×4.3 cm×4.1 cm,肾穿刺活检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X线检查示肝及右下肺转移灶.实验室检查:左肾肾小球滤过率(GFR)20.39 ml/min,右肾25.40 ml/min.予多靶点药物索拉非尼400 mg,1~2次/d口服,共治疗12周. 结果 经索拉非尼治疗12周后.CT检查示左肾肿瘤缩小至9.0 cm×8.5 cm×7.4 cm,右肾肿瘤缩小至3.0 cm×3.6 cm×4.0 cm,病灶内部见液化坏死,未见新的转移灶.总肾GFR由治疗前45.79 ml/min升至71.38 ml/min,左肾GFR 31.57ml/min,较治疗前提高11.18 ml/min,右肾GFR 39.81 ml/min,较治疗前提高14.41 ml/min. 结论 多靶点药物治疗晚期肾癌可使肿瘤缩小,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8.
临床实习医生是有双重身份的特殊角色,首先是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医学知识,而在病人面前又是医生。皮肤科是专科性很强的学科,皮肤病种类繁多,许多皮肤病至今病因不明。部分皮肤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少数重症皮肤病治疗困难预后差.皮肤活检和皮肤肿瘤、瘢痕、色素痣等治疗还涉及外科手术.因此皮肤科临床工作中由于解释不够、交流不畅或病人不理解所致的医患矛盾及纠纷时有发生,缓解医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必须从皮肤科的临床实习开始,重视并着手培养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构建植物毒素Luffin P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uffin P1,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以及表达蛋白的纯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重组基因片段Luffin P1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经酶切及DNA序列分析正确后,转化至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Luffin P1融合蛋白,并用His标签抗体对该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对鉴定正确的融合蛋白进行纯化,肠激酶酶切及再纯化。结果成功的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Luffin P1,获得了纯度较高的Luffin P1蛋白。结论通过基因工程合成Luffin P1蛋白是成功的,并为进一步对Luffin P1功能研究及制备免疫毒素的弹头鉴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芳维A酸乙酯(AE)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芳维A酸乙酯(AE)、全反式维A酸(atRA)对GM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E干预后GMC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AE干预后G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对比,AE干预组GMC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当浓度在10~(-8)到10~(-5)mol/L范围内时,作用成剂量依赖性。AE能够诱导GMC的凋亡,正常组、10~(-7)mol/L、10~(-5)mol/L的AE干预组的GMC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0.36)%、(9.52±0.99)%和(27.23±2.88)%。AE能够抑制GMC的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AE干预组TGF-β1表达降低(P<0.05)。AE抑制GMC增殖、诱导GMC凋亡及抑制GMC TGF-β1分泌的作用明显强于atRA。结论AE可以抑制体外GMC增殖并能诱导凋亡,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与TGF-β1表达降低有关。AE可干预狼疮性肾炎病理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