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骨炎宁颗粒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翼  刘亚妮  陈华庭  黎维勇 《医药导报》2008,27(10):1247-1250
目的 选择骨炎宁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探讨骨炎宁颗粒对实验性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应用正交实验法, 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机制粒并在流化床上进行干燥, 以浸膏浓缩的相对比例、进/出口风温及入塔风压为考察因素, 每个因素3个水平, 以颗粒的成品率及半成品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 建立大鼠胫骨化脓性骨髓炎模型, 观察白细胞(WBC)、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RBC)、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血清溶酶体含量. 结果 3因素中以浸膏浓缩的相对比例(A)和入塔风压(C)的影响较显著, 而进/出口风温(B)的影响不显著. 骨炎宁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3. 即浸膏浓缩的相对比例为1:1.20, 进/出口风温为90~100/50~60 ℃, 入塔风压为负压1 800 Pa; 免疫学指标方面骨炎宁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骨炎宁效果优于青霉素(P<0.05). 结论 优选的骨炎宁颗粒工艺可靠, 药理实验表明骨炎宁颗粒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和灯盏花素(主要成分为野黄芩苷)复方粉针制剂在健康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并与单独使用三七总皂苷粉针或灯盏花素粉针时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方法建立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比格犬血样中三七总皂苷各组分及野黄芩苷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方法,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予复方粉针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及野黄芩苷的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08±0.30),(0.95±0.16),(1.40±0.39),(51.08±10.42),(64.84±17.70)及(2.00±0.88)h;峰浓度(Cmax)分别为(4641.00±758.84),(11325.00±1418.62),(1822.00±253.37),(39380.00±5644.03),(12964.00±2738.41)及(2669.00±841.79)n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832.31±308.38),(3454.00±473.08),(1210.80±161.06),(1360410.90±277244.88),(320529.65±101345.47),(450.68±90.50)ng·mL-1·h。与三七总皂苷粉针或灯盏花素粉针单次给药相比,复方粉针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的Cmax显著升高(P<0.05);人参皂苷Rb1和野黄芩苷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粉针和灯盏花素粉针联合用药可提高三七总皂苷部分组分的Cmax,对野黄芩苷的药动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shRNA干扰STAT3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MKN-45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构建并鉴定的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psiRNA-H1/STAT3),使用脂质体转染MKN-45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siRNA-H1转染组和psiRNA-H1/STAT3转染组3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特异性小RNA干扰基因对胃癌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MKN-45细胞周期分布.用各组MKN-45细胞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筛选转染psiRNA-H1和psiRNA-H1/STAT3的MKN-45稳定细胞株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转染重组体的MKN-45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612±0.074 vs 1.937±0.043,P<0.05;0.668±0.054 vs 2.005±0.064,P<0.01).G0/G=期细胞比例增高,另一方面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的增殖系数明显降低(25.42±3.48 vs 33.54±2.91,P<0.05).移植瘤裸鼠模型显示,psiRNA-H1/STAT3组瘤体在体积上明显减小(4.47 cm3±0.18 cm3 vs 13.65 cm3±5.64 cm3,P<0.05).结论:针对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系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在体内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为STAT3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
摘 要 目的: 评价肠溶微丸雷贝拉唑钠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方法: 3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肠溶微丸雷贝拉唑钠胶囊(受试制剂)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参比制剂)各20 mg,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清洗期7 d。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贝拉唑浓度,采用DAS 3.0软件统计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餐后口服肠溶微丸雷贝拉唑钠胶囊与肠溶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2.20±0.83)h和(1.95±0.52)h ;Tmax(3.88±1.11)h和(4.64±1.50)h;Cmax分别为(401.06±170.75)ng·ml-1和(394.63±215.64)ng·ml-1 ;AUC0→t分别为(918.42±427.39)ng·h·ml-1和(994.49±520.73)ng·h·ml-1;AUC0→∞分别为(937.30±445.13)ng·h·ml-1和(1 011.69±534.78)ng·h·ml-1。数据分析显示: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除Tmax(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溶微丸雷贝拉唑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0±7.20)%。结论: 肠溶微丸雷贝拉唑钠胶囊较参比制剂分散程度高、受食物影响小、药物释放快、吸收迅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5.
白芨在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存通过建立肝细胞癌大鼠模型,在此模型上考察以白芨微粒作肝动脉栓塞剂并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免疫反应调节剂相比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