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0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PCI中心包积液(PE)、心包填塞(CT)发生率、发生相关因素、处理以及临床预后,为PCI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选用器械提供参考. 方法连续前瞻性分析了1 246例PCI资料,包括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护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判定PE、CT发生原因、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与VEGF产生的关系和意义以及蜕皮甾酮(EDS ecdysterone)的促侧支循环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3、7 d)和蜕皮甾酮干预治疗组(每只0,40mg/d).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毛细血管密度,比重法测定梗死面积.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治疗(100μg/ml),2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VEGF表达.结果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产生的VEGF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差异,缺血时间与VEGF产生量呈正相关;蜕皮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显著降低(P<0.01);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1).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蜕皮甾酮治疗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缺血心肌通过分泌VEGF对自身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蜕皮甾酮进一步刺激心肌分泌产生VEGF,促进大鼠缺血区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建立、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低频高能量超声消融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血管内低频高能量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融作用。将 3 0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75 %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超声消融组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测量消融及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后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变化 ,检测手术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心电图ST段及运动试验的改变。结果发现 ,术前二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 85 .8%± 5 .4%比 84.6%± 5 .5 % ,P <0 .0 5 )。超声组消融后狭窄为 43 .0 %± 15 .5 % ,较术前狭窄降低 43 .5 %± 17.8% (P <0 .0 5 ) ,5例消融后残余狭窄 <3 0 %。消融术后患者ST段均明显上移 ,运动试验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各时相点心肌型肌酸激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狭窄较术前明显降低 ( 2 0 .9%± 2 .9%比 84.6%± 5 .5 % ,P <0 .0 1) ,与超声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超声组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术后运动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低频高能量超声能有效地裂解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的危险分数,分析心脏局部AngⅡ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及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子表型特征及与成熟内皮共培养时向内皮分化的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分析其CD34、CD10 5和CD16 6表达率 ,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成熟兔主动脉内皮共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Flk -1和vWF蛋白表达 ,并分析anti VEGF抗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Flk -1表达的影响。结果 :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CD34表达率为 (4 .16± 0 . 16 ) % ,与阴性对照 (4. 0 6± 0 . 2 3)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CD10 5表达率为(90 .2 0± 2 . 35 ) % ,CD16 6表达率为 (82. 30± 3. 2 2 ) % ,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 (n =6 ,P <0 .0 5 ) ;与成熟内皮细胞共培养 5d时 ,vWF染色仍为阴性 ,但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表达Flk -1;anti VEGF抗体呈浓度依赖地抑制Flk- 1阳性骨髓基质干细胞计数 (n =6 ,P <0 .0 5 )。结论 :与成熟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微环境依赖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检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浓度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数 ,分析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8例正常对照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采集主动脉、冠状窦和外周血液标本 ,测定主动脉与冠状窦血液中AngⅡ的浓度 ,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 ,以此代表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浓度 ,同时测定外周血中AngⅡ浓度。按照Califf介绍的危险分数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密切相关 ,心脏局部Ang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病变结合检测心脏局部AngⅡ浓度 ,对更确切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可能提供一些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