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正>高血压与血脂、血糖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在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的过渡阶段即正常高值血压时是否也存在血糖、血脂改变,则很少报道,本研究就上述问题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2.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粉青  鹿育萨 《医学综述》2006,12(8):451-453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激酶C(PKC)及各种细胞因子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而TGF-β可以调节肾脏细胞增殖与分化,干扰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过程,在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Ⅱ(1×10-9~1×10-6m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h,以及将1×10-6mol/L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结果1×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24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6)ng/mlvs(83±11)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高[(10.35±1.47)U/mlvs(5.65±0.44)U/ml,P<0.01],Ang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2±4)ng/mlvs(70±6)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7±21)ng/mlvsΔ(31±6)ng/ml,P<0.01],Ang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U/mlvs(0.95±0.08)U/ml,P>0.05];1×10-9~1×10-6mol/L不同浓度的AngⅡ分别作用HUVECs24h,PAI-1含量增加、活性增加与AngⅡ呈浓度依赖性相关;1×10-6mol/LAngⅡ与HUVECs分别作用4~24h,PAI-1含量及活性增加与AngⅡ作用于HUVECs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Ang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Ⅱ虽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且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
张颀胜  鹿育萨 《医学综述》2006,12(23):1414-141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最重要的炎性介质,AngⅡ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多种细胞表达多种炎性因子,同时多种炎性因子也可反作用于AngⅡ,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通过抑制AngⅡ,可以减轻AS斑块局部的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抑制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消化道症状的误诊误治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鹿育萨临汾地区医院刘秀兰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angioedema,HAE)是一种以补体第一成份抑制剂(C1inhibitor,C1INH)遗传缺陷为特征的常染...  相似文献   
66.
刘星  鹿育萨  赵晓芳  郭豪 《中医药研究》2014,(11):1328-1329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及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变化,间接了解血管内皮功能的情况.方法 将入选153 例体检者根据血压及血浆胆固醇水平分成3 组:A 组[正常血压,n = 58];B 组[正常高值血压,n = 52];C 组[正常高值血压+高胆固醇血症,n = 53].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ig ET-1 水平.结果 3 组big ET-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403,P 〈0.05);两两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ig ET-1 与收缩压、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P 〈0.05 或P 〈0.01).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浆big ET-1 较正常血压者明显升高,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进一步升高,提示血压正常高值阶段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尤其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及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心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组,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做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心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心梗组、脑梗组Hcy、叶酸、维生素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rs=-0.379)、维生素B12(rs=-0.350)呈负相关(P<0.01)。Hcy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OR=1.253,95%CI:1.138~1.380)、急性脑梗死(OR=1.317,95%CI:1.182~1.467)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β脑梗组0.275vs心梗组0.22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8.
丹那唑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观察(摘要)鹿育萨,张宏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angioedema,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补体C_1抑制物(C_1inhibitor,C_1INH)抗原量缺乏和/或功能缺陷。临...  相似文献   
69.
正常高值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分析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机体炎症反应间的关系,以及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的其他因素。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87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测量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血清hs—CRP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结果单纯收缩性正常高值血压组(SBP:120-139mmH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40±1.48)mg/L比(O.93±0.82)mg/L,P〈0.05]。hs—CRP与TC、TG、BMI、FBG均呈显著正相关(P〈O.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机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均是加重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 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 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 、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 、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