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注入美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82年Lengenbuch行首例胆囊切除术以来,现已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手术,但术中胆道损伤及损伤后漏诊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2月至2000年5月我们对496例胆囊结石采用术中胆总管内注入美蓝注射液,术中及时发现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内注入美蓝注射液后,肝外胆道系统颜色变蓝,清晰可见。术中不慎损伤胆管系统或迷走胆管被损伤,立即有蓝色胆汁外漏可被及时发现处理。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方法:用注射器抽取美蓝注射液10ml备用。在胆囊切除前,先解剖出胆囊管,用输…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2 .7岁 ,男女比为 17∶15。病灶均为单发 ,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 ,分别为 13例 ( 4 0 .6% )和 15例 ( 4 6.9% )。病理诊断良性 2 1例 ( 65.6% )、交界性5例 ( 15.6% )、恶性 6例 ( 18.8% )。结合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重新划分为GIST良性 18例 ( 56.3% )、交界性 4例 ( 12 .5% )、恶性 10例 ( 31.3% )。 32例均获手术切除 ,术后复发 2例 ,肝转移 4例 ,死亡 4例。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局部切除是足够而有效的治疗。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对复发和 /或转移者应持积极态度 ,多次姑息切除 ,辅以TACE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43.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及时诊断,2例延误诊断。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3例,7例继续妊娠,1例终止妊娠。结论:酶学和影像学检查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正确、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
胃癌的TNM国际统一新分期法及其临床和病理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胃癌的TNM国际统一的新分期方法及应用此法对瑞金医院1958~1983年间资料完整的117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期和5年生存率统计分析。新的TNM分期法能较准确地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体现分期与预后的一致性,且具有普遍性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结节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误诊多,处理困难。我科1975~1990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327例,其中破裂出血33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20~63岁。有肝炎、肝硬变病史20例(60.6%)。以腹腔内出血入院23例(其中6例诊断为脾破裂或宫外孕)。以急性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入院8例。住院期  相似文献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48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加逍遥丸(散)或三苯氧胺加小金丹治疗。结果:有效率98%,临床完全治愈90%,部分治愈8%,无效2%。结论:三苯氧胺加逍遥丸(散)或小金丹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d和术后1、8d分别检测多项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8.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附3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 (MBC )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经典根治术 (10例 ) ,改良根治术 (19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 (4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4例 )等。结果 上述手术方式的患者 5年生存率依次为 80 .0 %,78.9%,2 5 .0 %,2 5 .0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0 %和 93 .3 %;雌激素受体 (ER)阳性和阴性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0 .0 %和 42 .8%(P <0 .0 5 ) ;结论 改良根治术是MBC的首选术式 ,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其他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 ,其中手术方式和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因子-κB、C-myc和I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C myc和ICAM 1的活性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 ,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5 0例结直肠癌、16例结直肠腺瘤、9例结直肠腺瘤癌变和 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NF κBp6 5、C myc和ICAM 1的表达。 结果 :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癌变组织中NF κBp6 5、C myc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P <0 .0 1) ,C myc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 ;NF κBp6 5、C myc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成显著正相关 (r =0 .35 ;P <0 .0 1) ;NF κBp6 5和ICAM 1在有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显著增加 (P <0 .0 1) ;且两者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r =0 .2 9;P <0 .0 1)。结论 :NF κB通过对C myc、ICAM 1的转录调控在结直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能将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0.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研究进层魏仁志综述王同佑审校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646000)乳腺导管原位癌(DutalCarcinomainsituDCIS),发生于中小导管上皮,其基底膜未被浸润,又称“导管内癌’,“非浸润恶性导管癌”。目前大多数专家主张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