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高丽丽  卢立粉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47-1448
笔者对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患者进行随访跟踪 ,以了解其疾病性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6年7月~2002年7月 ,凡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 ,自然绝经1年以上发生的阴道出血患者均作为观察对象 ,共收集200例。年龄46~73岁 ,平均55 6岁。绝经时间1~27年 ,平均9 18年。多数为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血性分泌物或接触性出因 ,只有5例出血量多于月经量。2结果2 1PMB患者绝经年限与临床分类的关系见表1。2 2PMB患者年龄与临床分类的关系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患者年龄增加 ,超过61岁恶性肿痛发病率明显提高。2 3恶性…  相似文献   
102.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sICAM-1、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干扰素-γ(IFN-γ)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监测45例不同类型的MG患者(MG组)和25名健康者(NC组)血清sICAM-1、IL-18及IFN-γ水平,并对MG患者病情按许贤豪评分法进行量化.结果MG患者血清sICAM-1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MG组和NC组血清均未检测到IFN-γ;病程<6个月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P<0.01);MG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许贤豪绝对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6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及IL-18水平可望成为观察MG患者疾病活动性、病情和免疫疗效有一定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合并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介绍2例克罗恩病合并妊娠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克罗恩病患者孕前及孕期病情控制平稳。病例1既往有两次病情活动入院治疗,孕前病情稳定;病例2在孕前病情控制平稳,孕期病情无加重。2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结论患有克罗恩病的育龄女性,若能正确认识妊娠和疾病之间的风险关系,在疾病的静止期有计划地受孕,孕期规范治疗以维持疾病的静止期,定期产检,多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左瘀右痰”理论源流出发,探讨了该理论的科学意义。认为“左瘀右痰”的提出是根源于“阴升阳降”理论,受“左肝右肺”思想影响,并对“左血右气”的总结发挥,是朱丹溪从中风病诊治经验中总结出的理论成果。其理论为后世医家诊治中风、胁痛、乳癖等偏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及18(IL-18)、干扰素-γ(IFN-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43例不同分型的MS患者(MS组)和45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IL-10、IL-18及IFN-γ的水平。结果:MS组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S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而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均P〈0.01);重型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S组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1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IL-10I、L-18参与MS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免疫抑制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IL-18和上调IL-10等两类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和术中取活检的意义。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31例54个椎体,同时取活检,椎体注入骨水泥平均4.5ml(2.0~6.5m1),采用VAS评分法评定临床效果。结果:31例病检结果与临床相符合率93%,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例,无椎管内渗漏。VAS评分术前为7.50±1.71分,术后l天时为2.0±0.97分,术后3个月时为1.54±0.87分,随访3~15月,3例患者因原发病变死亡,2例出现新的脊柱转移病灶,其余患者疼痛缓解明显,能自理生活。结论:PVP在治疗脊柱转移瘤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风险小和止痛效果及恢复脊柱活动度等效果明显,术中取活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对孕中期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分析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孕中期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有各种高危因素的1 357例妊娠16 ~24周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制片及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染色体41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9例,结构异常12例.结论 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者及高龄孕妇,均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另外,对于超声提示胎儿异常者及双亲一方为染色体异常者,应警惕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08.
沈洁  高丽丽  张淞文  潘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21-15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流产后避孕方法坚持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被调查妇女中30.29%接受过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手术,90.47%选择人工流产的原因是非意愿妊娠.55.54%的妇女在人工流产4周后恢复月经,平均首次使用避孕方法的时间是在流产后5.11周.在本次流产前3个月,30.54%的妇女没有避孕.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中,仅有30.12%妇女自述能够坚持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方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自身学历高、知道人工流产危害且丈夫对避孕态度积极的妇女坚持每次使用避孕方法的发生比是低学历妇女、不清楚人工流产危害以及丈夫避孕态度不积极妇女的1.702倍、3.377倍和4.076倍. 结论 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现象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提供流产后服务可以降低重复人工流产,其关键在于落实避孕方法的使用.在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同时,也应重视男性参与生殖健康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98例患者均实行2组检查,第一组实行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的联合检查,第二组实行单纯的腹部超声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和病变类型情况分析。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中,联合检查检出94例子宫内膜病变,漏诊4例,检出率为96%;超声检查检出72例子宫内膜病变,漏诊26例,检出率为74%。经统计分析,联合检查和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43,P<0.05)。9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内膜增生38例,黏膜下肌瘤32例,内膜癌28例。经联合检查诊断,内膜增生36例,检出率为95%,黏膜下肌瘤31例,检出率为97%;内膜癌26例,检出率为93%。经统计分析,病理诊断和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检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和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方便快捷,安全无创,且重复性好,能够进行定量分析和诊断,患者容易接受,适合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联合运用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宫外孕孕妇实行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经过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联合检查检出59例,漏诊3例,检出率为95%;经腔内探头检查共检出37例,漏诊25例,检出率为60%。经腹部超声检查共检出37例,漏诊25例,检出率为60%。联合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联合检查对病理诊断的卵黄囊、附件区包块、宫内假孕囊、胎心搏动和胚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均0.05)。结论腹部超声探头和腔内探头联合运用对宫外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且无创伤性,重复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