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目的了解漳州古雷港蝇类的本底,为制定有效的蝇类防制措施和控制口岸蝇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4月上旬至2010年5月下旬,采用诱蝇笼诱捕法,对古雷港蝇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14 5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1属15种,平均密度为67.38只/笼,大头金蝇为优势种(47.8%);其次是家蝇(23.6%)和铜绿蝇(19.5%)。一年中密度最高为5月425.94只/笼,是当地蝇类活动高峰期;最低密度是2月4.83只/笼。不同生境蝇密度各不相同。结论该调查填补了古雷港医学媒介蝇类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媒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鉴于蝇类种群密度较高,环境整治是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1月19日,接环保部门通报,漳州市九龙江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10km,水质变浅褐色,水面上出现黄褐色“水华”,疑为藻类污染。经调查确认这是一起因上游养殖排污,导致饮用水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甲藻繁殖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市原辖 10个县区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 ,位于北纬 2 3°~ 2 5°,东经 117°~ 118°之间 ,年平均温度 2 0℃左右。属班氏丝虫病为主的中度流行区 ,致倦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195 8年开始普查普治 ,平均微丝蚴率为 12 .0 1% ,1987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1988年全面转入监测工作 ,2 0 0 0年 10月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审评 ,达到了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 流行概况防治前漳州市的丝虫病流行乡镇占 98.85 % ,流行村占81.98%。 195 8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12 .0 1% ,微丝蚴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但以青壮年居多 ,占 6 1.5 8% ,微丝蚴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漳州市已改水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饮用水管理机制及地氟病病情现况。方法选择漳州市16个原地氟病病区,调查居民用水及管理现状和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并测定学生尿氟。结果已改水病区人口中有17.65%重新饮用高氟水;病区8 ̄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为14.32%,其中供水不正常病区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22.4%,显著高于供水正常的病区的3.4%(P<0.01);因供水量不足兼有供水设备经常故障的病区8 ̄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达到33.33%;按月高收费的用水管理类型病区,其饮用高氟水比例达48.2%,氟斑牙检出率为27.12%,高于其他水费管理类型病区。结论已改水病区有部分人群重新饮用高氟水,在改水后低氟水的供水量不足、供水设备经常发生故障、收费高、维护管理差的病区氟斑牙检出率显著增高。建议加强水源管理和养护,按吨因地制宜收费,减免低收入家庭的用水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漳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防控由空调污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随机抽取漳州市39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抽检的39套集中空调系统总合格率20.5%,2009—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0、15.4%、16.7%、30.0%和33.3%;市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测合格率(26.3%)略高于县级(15.0%);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嗜肺军团和细菌总数依次为86.7%、86.1%和74.9%,真菌总数合格率最低(54.9%);冷却水及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总合格率为86.1%,其中冷却水检出率(17.0%)略高于冷凝水(5.3%);使用≤5年和5-10年,冷却水检出率分别为15.4%和17.5%,冷凝水检出率分别为0和12.5%;冷却水未定期处理的嗜肺军团菌检出率28.0%,略高于定期处理检出率11.1%。结论漳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消除其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气候温和、潮湿,适合人体寄生虫繁殖。1989-1991年调查显示,人群寄生虫感染率达41.6%-81.8%^[1],学生蛔虫感染率为32.8%。为加强漳州市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力度,切实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笔者于1995年开始在市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复方阿苯达唑集体驱虫服药防治工作,每年1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漳州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现场抽检方法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餐(饮)具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2年连续3年对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总合格率为89.65%(1 031/1 150),各年份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9.83%、89.52%、88.57%,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05)。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最低,为64.54%;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的监测结果较好,合格率分别为91.01%、91.74%、97.35%,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9,P<0.01)。不同检测项目中,致病菌监测合格率最高,为100.00%;其次为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7.81%;最低为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6.08%,是影响消毒质量的主要因素。市县两级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9.71%和89.62%,市级略高于县级托幼机构,但两级托幼机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结论我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总体质量较好,呈良性发展态势。但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明显偏低,应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漳州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分布特征,完善主动监测体系。[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6年内的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4年NNT平均发病率是前4年平均发病率的2.5倍。NNT的高危县(区)2003年是芗城区,2003—2004年是龙文区。NNT患者中,外来流动儿童占44.8%,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1.6倍。93.6%患儿在家中出生,其中91.8%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患儿母亲都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漳州市NNT发病的直接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危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完善疫情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