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Ehrlich抗原能否取代Hela抗原检测抗RA33、36抗体,为临床提供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 分别以Hela细胞核提取物和Ehrlich腹水瘤细胞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对281例类风湿关节炎(RA)、89例其他风湿病以及50名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抗原均可以检出抗RA33、抗RA36抗体,但检测结果一致率只有65.5%。抗RA33和抗RA36抗体不仅见于RA,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病。281例RA中,Hela抗原和Ehrlich抗原检测结果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4.8%和83.5%对44.1%和71.9%。两者联合,敏感性达52.3%,特异性70.5%。两种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一致者,其病情活动性和预后不良的指标多数高于结果均阴性者。结论 抗RA33抗体和抗RA36抗体都不是RA的标志性抗体。Hela抗原和Ehrlich抗原不能互相代替。同时使用两种抗原进行抗RA33/36抗体的检测能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性,并有助于RA病情活动性的判断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2.
黄芪和何首乌对老龄小鼠脾保护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在建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龄小鼠模型基础上,定量比较了黄芪,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脾和脾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脾巨噬细胞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吞噬率和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而灰度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差异而灰度皆增高;吞噬率在黄芪和何首乌组不如对照组而黄芪加何首乌组则达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黄芪和  相似文献   
23.
24.
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骶髂关节(SIJ)炎的病理变化,提高脊柱关节病(SpA)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8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5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行CT导引下SIJ关节内激素治疗前,先取SIJ组织。所得标本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CT0-I级SIJ炎的uSpA病人,SIJ可见滑膜炎症(包括衬里层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CTⅡ-Ⅲ级SIJ炎病理变化主要为软骨严重变性、破坏,血管翳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下骨板破坏;CTⅣ级SIJ炎的病理改变则以软骨下骨板破坏,大量死骨形成,钙盐沉着为主要特点。3份标本的滑膜和软骨下骨板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比例增高。结论 滑膜衬里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滑膜炎表现,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和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是早期SIJ炎的病理特点;在CT未出现改变以前,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5.
北京某工厂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流行情况。方法:用修订的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风湿病调查表,对北京市区某工厂职工及16岁以上家属982名挨户逐人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检,疑似者行类风湿因子(RF)HLA-B27和X线检查。结果:脊柱关节病患病率16.1%,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3.0‰,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2.1‰,除2例银屑病性关节炎外,未发现其他SpA。uSpA主要症状为炎症性腰痛(83.3%)、非对称性肢大关节痛(62.5%)。对uSpA的随访有助于AS和其他Sp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6.
杨属植物中酚甙类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黄芪和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环磷酰胺诱导朱细胞凋亡改变的影响。环磷酰胺对照组的胸腺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与AM、PM和AMPM组比较,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出现的反映凋亡细胞数量的亚G1峰-Ap峰,各组的高低不一,依次为AMPM组〈AM组〈PM组〈C组;  相似文献   
27.
抗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抗Ⅱ型胶原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改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79例RA患者和 171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IgG型抗天然及抗变性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结果 RA患者抗天然和抗变性Ⅱ型胶原抗体阳性率各为 2 2 3%和 36 9% ,早期RA患者各为 30 0 %和 36 7%。其他风湿病患者中各为 3 5 %和 31 6 % ,健康人二者均为2 5 %。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阳性RA患者类风湿因子检出率、患者对病情活动性评价高于阴性组(P <0 0 5 )。抗变性Ⅱ型胶原抗体和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同时阳性RA患者的CRP平均水平较高。结论 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可以作为RA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抗天然与抗变性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判断RA病情活动性  相似文献   
28.
心冠状窦的年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心冠状窦的年龄解剖学资料。方法  30例成人心脏和 180例分成 6个年龄组的儿童心脏 ,观察冠状窦口的朝向和瓣膜形态 ,测量窦口直径 ,并将其与心最大宽径作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冠状窦口全部朝向右前上方 ,窦口平面与水平面之夹角为 49°± 6°。冠状窦瓣缺失或不明显者占 15 .2 % ;瓣膜形状以半月形为多见 (6 0 .5 % ) ,其他呈袋状、网状、筛状或条索状者占 2 4.3%。冠状窦口直径与心脏最大宽径呈正相关 ,直线回归方程成人为 ^Y =4.2 5 +0 .0 7X ,儿童为 ^Y =1.0 3 +0 .0 9X。 结论 根据冠状窦口的朝向和冠状窦瓣的观察结果 ,利用所提供的回归方程和心脏最大宽径可推算出冠状窦口的直径 ,为心导管型号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 ,并为临床心导管术中部分难或无法进入冠状窦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9.
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检查意义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SIJ)炎磁共振(MRI)检查的意义。方法:强直性脊柱炎(AS)12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7例,作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其中14例作动态MRI增强,11例作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8例正常志愿者作MRI平扫和动态MRI增强。结果:CT和MRI对Ⅲ、Ⅳ级SIJ炎的判断基本一致,对0-Ⅱ级的判断二者相差较大。SIJ关节区的强化与组织炎症细胞的检出相关。关节旁骨髓水肿仅见于SIJ炎,也与SIJ的强化及组织炎症相关。结论:MRI通过增强(动态)、关节旁水肿等表现,推断Ⅱ、Ⅲ级SIJ的炎性活动程度,明确0级、I级SIJ炎的诊断,了解IV级SIJ是否存在炎症活动,对SIJ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CT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拟诊或可疑AS病例双骶髂关节X线平片有CT检查,对未分类脊柱关节病和慢作用药治疗3年以上的AS病人进行CT随访,并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炎在X线平片和CT检查符合率较高,而Ⅲ级及Ⅱ级以下者差异较大。30例未分类脊柱关节病经10年以上随访,7例发展为AS,31例治疗3年以上经CT随访者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