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和分布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年宝安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宝安区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传染病3类28种,报告发病35620例,死亡13人,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678.84/10万、0.22/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构成比居第一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79.5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16.03%和3.99%。死亡数构成比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第一位,占92.31%,其次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各占7.69%。从发病总数的职业构成比来看,散居儿童最高(占54.86%),其次为工人(占15.46%)。结论宝安区仍需加强辖区内各街道的工厂、学校及散居儿童较多的城中村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监测,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制策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传染病在重点人群中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发生及其规律,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分析流行因素及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宝安区2006~2009年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6~2009年共爆发疫情155起,发病13565人(男8547人,女5018人),总罹患率为2.80%;涉及病种10种;疫情中最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爆发疫情总数的78.71%和20.O%;疫情涉及8个街道,其中以新安、西乡、观澜为多,分别占爆发总数的27.21%、20.41%、13.61%;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以及9~11月,而7~8月、12月至次年2月发生较少;发病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工厂,分别占爆发总数的82.6%和1213%。疫情以儿童、青年发病为主,所有病人中工人占80.2%,学生占17.7%,幼儿占1.1%,幼儿的罹患率最高为13.85%,学生和工人的罹患率次之,分别为5.09%、2.50%。结论学生及流动人口是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的主要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及宣传教育是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10-2015年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45 480例,逐年发病数(发病率)为7 945(129.65/10万)、9 532(152.26/10万)、6 766(97.29/10万)、10 017(205.84/10万)、5 697(123.56/10万)和5 523(110.78/10万).每年约9月开始上升,11 ~12月为发病高峰,有时延续到次年1月;男女病例分别为27 898、17 582例,各占61.34%和38.66%;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80.30%;西乡街道发病数历年来均位居首位.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疫情有所波动,发病高峰为11~ 12月,发病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应加强轮状病毒分型监测,重视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深圳市宝安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手足口病、水痘和支原体肺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安区2010年报告暴发疫情8起,发病72例,无危重、死亡病例。其中,流感3起、发病31例,手足口病3起、发病20例,水痘1起、发病12例,支原体肺炎1起、发病9例;3月4起、35例,4月3起、22例,7月1起、15例;托幼儿童3起、20例,小学生2起、16例,中学生2起、21例,工人1起、15例。72例病人中,男性占52.78%,女性占47.22%;0~4岁占22.22%,5~14岁占44.44%,15~60岁占33.33%。[结论]宝山区发生暴发疫情的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在深圳市幼儿园健康儿童中的隐性感染情况,进一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某幼儿园所有健康儿童血清中抗EV71和CoxAl6的IgM抗体水平,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EV71和CoxAl6病毒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的350名健康儿童中,32名儿童感染了EV71或CoxAl6病毒,隐性感染率为9.1%,其中CoxAl6病毒感染率为7.4%,EV71病毒感染率为3.1%,同时感染CoxAl6和EV71两种病毒的感染率为1.4%;暴发班级的感染率为17.0%,非暴发班级的感染率为6.5%。每天洗手3次及以上(OR=0。40,95%CI:0.19~0.85)、洗手使用清洁剂(OR=0.33,95%CI:0.16—0.68)为EV71、CoxAl6病毒隐性感染保护因素;所在班级出现HFMD的聚集性病例(OR=3.80,95%CI:1.81—7.99)和儿童有咬玩具、咬手指习惯(OR=2.29.95%CI:1.06。4.92)为EV71、CoxAl6病毒隐性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隐性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HFMD的流行,加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和宣传教育,尽可能降低隐性感染者的比例,对控制HFMD的暴发及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有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规范教育机构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宝安区8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宝安区教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人员无正式编制,人员收入水平较低;知识答卷平均得分仅为59.8分;92%的人员近1年来开展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70.7%的人员能独立进行传染病病人的调查;仅有25%的人员能独立采集咽拭子;几乎所有的卫生保健人员都认为做好学校日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重要的;超过90%的机构开展了晨检、因病缺勤监测、日常消毒等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结论:卫生保健人员的传染病防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而且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增加幼儿园及中小学校传染病控制经费投入,优化卫生保健队伍,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员收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制工作及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规范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宝安区各类中小学、托幼机构共计80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学校均设有医务室及专职的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防制的各项制度方面比较健全,各项防控工作均有开展。卫生保健人员中位年龄33.7岁;男女性别比为1∶7.33;学历构成以大专(44%)和中专/高中(44%)为主;职称多为无职称(42.7%)和初级职称(40%);从事卫生防病工作平均年限为2.36年;50.7%的人员认为目前的工作超负荷;仅24%的人员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满意。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卫生保健人员性别、职称、学历等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应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的收入,以优化和稳定卫生保健队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21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9月1日—12月1日就诊的1 225例手足口病病人,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电话询问及医院信息系统查询收集资料,评估手足口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 225例病人中,门诊病人1 195例(97.55%),住院病人30例(2.45%),无重症病例。1 195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人的总体经济负担为422.57(336.70,604.54)元/例,30例手足口病住院病人的总体经济负担为(4 386.88±1 624.61)元/例。年龄、报销类型以及诊疗次数是手足口病门诊病人总体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足口病住院病人经济负担高于门诊病人,年龄、报销类型以及诊疗次数是手足口病门诊病人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工厂1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疾病的流行特征并提供病因线索,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患者和厨师肛拭子以及食品和外环境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病毒基因型别。结果 2013年1月17日至21日共搜索到病例76例,罹患率为18.12%(76/414),普通员工罹患率为26.28%(72/274),中层人员为2.96%(4/135),高管人员未发现患者(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到普通员工处用餐的中层人员罹患率为11.43%(4/35),不去普通员工处用餐的则没有发病(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病例组在1月15日中餐和晚餐食用第1批员工餐的青菜的比例分别为64.00%(32/50)和70.83%(34/48),对照组比例分别为41.67%(35/84)和50.00%(40/80),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OR分别为2.489(95%CI:1.209~5.125)和2.429(95%CI:1.134~5.199),提示该天中餐和晚餐第1批员工餐的青菜暴露可能是危险因素。采集患者肛拭子、呕吐物、粪便、厨师肛拭子、手拭子以及食物、调料、厨具、水样本共64份,其中致病菌检测56份,均为阴性;诺如病毒核酸检测51份,其中13份患者肛拭、2份厨师肛拭、2份患者粪便、1份患者呕吐物样本为阳性,全部为GⅡ4.Sydney 2012新型诺如病毒毒株。结论该起疫情可能是1起食物污染引起的新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继续做好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