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16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差异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实性密度胸腺囊肿和23例液性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胸腺囊肿密度与囊肿大小有相关性(P<0.01)。实性密度囊肿形态多较规则,液性密度囊肿以不规则、沿大血管间隙塑形多见,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滴状及三角状在2组均可见,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密度囊肿多不膨隆于胸腺轮廓,与液性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性密度胸腺囊肿病理表现为有分泌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囊壁上皮细胞排列较密实,囊液多浑浊;液性密度胸腺囊肿被覆表面为无分泌功能扁平或柱状上皮为主,排列稀疏甚至缺失,基层薄弱,囊液往往较清亮。囊肿密度与被覆上皮类型有相关性(P<0.05)。结论:胸腺实性密度囊肿与液性密度囊肿影像学表现有差异,病理基础对理解不同表现胸腺囊肿有帮助。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 以4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肝活检及B超影像学检查, 同时检测谷氨酰胺转肽酶 (GGT)、 碱性磷酸酶 (AKP)、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透明质酸 (HA) 及层粘连蛋白 (LN) 等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分别以肝活检病理结果和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 肝纤维化程度,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与上述肝纤维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 肝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 各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GGT、 AKP、 LN和PC?Ⅲ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与HA和Ⅳ? C呈显著相关。结论 结论 B超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检查方法, 结合肝纤维化生化指标能更好地反映 肝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将79例慢性心衰(心衰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组:小剂量组39例,大剂量组40例,疗程6个月。另选择40例仅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GDF-15、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GDF-15与NT-proBNP、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GDF-15、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Ⅰ~Ⅳ级患者GDF-15、NT-proBNP水平随NYHA逐级递增(P<0.01)。GDF-15分别与NT-proBNP(r=0.903,P=0.000)、NYHA(r=0.636,P=0.000)、左心室舒张末内经(r=0.806,P=0.000)呈正相关,与LVEF(r=-0.704,P=0.000)呈负相关。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GDF-15、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GDF-15可作为新的心衰标记物,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人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肝转移模型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方法:将裸鼠皮下传代的SGC-7901细胞株实体瘤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待其发生肝转移后取胃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SRB法检测肿瘤细胞对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氨甲喋呤(MTX)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成功建立裸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模型,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100%,肝转移率75%;7种药物中L-OH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肝转移灶,而eADM,MMC对肝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均P<0.05);5-FU,L-OHP,MTX对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抑制率具正相关性(r=0.5203;0.4424;0.3851,均P<0.05)。 结论:胃癌原位移植动物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细胞的对化疗药物药敏性存在差异,以原发灶药敏检测结果指导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可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Gli1、Gli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36.1%,Gli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30.6%.Gli1和Gli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li1和Gli3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3,P<0.05).Gli3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年龄、肿瘤大小、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Gli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具有相关性,且Gli1的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Gli1、Gli3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耐药细胞株SGC7901/ADR中锌指蛋白139 (zin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与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7、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表达,了解侵袭相关基因与胃癌多药耐药性的关系,并探讨ZNF139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肝脏的三维模拟技术是对肝脏外科学、解剖学及计算机图像技术、模拟三维技术的交叉领域研究.三维技术在应用于肝脏手术规划中,较二维影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有的功能.其不仅可以三维清晰地呈现及精确地定位肝脏内外的重要结构,更能让术者将肝内外感兴趣区域独立的分割出来.利用其对肝脏的可视化及肝脏体积的测量等术前规划,可有效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残肝坏死、胆瘘等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 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 1α)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评分方法检测56例鼻咽癌患者及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鼻腔黏膜组织中HIF 1α、VEGF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IF 1α、VEGF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56例鼻咽癌患者中,HIF 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30/56),其中“-”26例,“+”11例,“++”12例,“+++”7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9%(38/56),其中“-”18例,“+”17例,“++”13例,“+++”8例;在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中,HIF 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27.8%(5/18)。同时,在鼻咽癌患者中,HIF 1α、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T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HIF 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HIF 1α及VEGF的高表达,HIF 1α及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食管PH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GI无复发,24 h食管pH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