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检测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和4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IL-6,CRP和D-二聚体治疗前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D-二聚体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成负相关(r=-0.567,P<0.05),与(PaCO2)成正相关(r=0.683,P<0.05)。结论 IL-6与CRP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判断COPD急性加重的敏感指标,及时纠正缺氧、解痉及适当的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48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A、CRP、DD、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对APACHEⅡ评分与PA、CRP、DD水平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PA[(164.33±23.32)、(163.51±32.54)mg/L,t=2.315,P>0.05]、CRP[(93.25±27.67)、(94.37±30.81)mg/L,t=2.013,P>0.05]和DD[(917.60±17.09)、(918.07±23.78)μg/L,t=2.51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第3、5天和最后一次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118.4±34.7)、(91.7±12.5)、(69.8±21.4)mg/L与(165.3±12.8)、(172.6±11.3)、(189.1±32.6)mg/L,t值分别为2.422、2.557、2.906,P均<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09.5±30.1)、(121.2±31.7)、(133.6±35.1)mg/L与(83.0±45.2)、(67.6±21.6)、(13.1±3.3)mg/L,t值分别为2.061、2.843、3.519,P均<0.01],DD水平也明显高于存活组[(1138.0±22.8)、(1312.6±2 8.5)、(1830.3±36.2)μg/L与(860.7±38.7)、(651.8±25.6)、(490.6±13.4)μg/L,t值分别为2.576、2.823、3.371,P均<0.01],PA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31,P<0.01),CRP及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7、0.651,P<0.01).结论 PA持续低水平、CRP和DD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PA、CRP和DD对评估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对近4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3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继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人平均年龄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抗生素使用种类多,用药时间长。86.1%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84.6%。  相似文献   
64.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260例。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NSCLC细胞A549、H1975、PC-9和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CXCL-1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将siCXCL-141(siCXCL-141组)、siCXCL-142(siCXCL-142组)和si-RNA(对照组)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根据CXCL-14的平均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CXCL-14高表达组(n=138)与CXCL-14低表达组(n=12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CXCL-1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3.62±0.78),高于癌旁组织(1.1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0,P<0.001)。CXCL-14 mRNA在A549、H1975和PC-9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10±0.13)、(1.84±0.21)和(1.47±0.08),均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631、17.882、13.568,P<0.001);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CXCL-1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 h时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细胞的OD值分别为(1.02±0.19)和(0.98±0.12),均低于对照组(1.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02,P=0.015;q=3.241,P=0.012);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7±2.82)%和(14.41±2.14)%,高于对照组的(5.5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774,P=0.009;q=7.031,P=0.002);CXCL-14高表达组低分化、病理分期Ⅱ、Ⅲ期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于CXCL-14低表达组,1年无进展生存的患者少于CXCL-14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XCL-14在NSCLC中表达增加,降低CXCL-14的表达可减弱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CXCL-14表达水平增加可反映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5.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差异。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月,呼吸科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HAP和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VAP和HAP中,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55.2%、53.9%,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VAP组明显高于HAP组(P≤0.05),且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两组中分别为5.4%和7.7%,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和敏感率与亚胺培南相似;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50.0%;在VAP组,不动杆菌属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3.3%,在HAP组,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2.0%,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33.3%。结论 VAP与HAP中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耐多药细菌明显增加,VAP病原菌的耐药率更高;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对不动杆菌属引起的VAP和HAP的治疗中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16日—2021年5月25日就诊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18家中心18~65周岁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458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中。试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安慰剂组采用喜炎平模拟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急性扁桃体炎病症缓解时间及各项症状缓解时间,评价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可以使中位扁桃体炎缓解时间显著缩短12.7 h(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具有优效性。治疗后,试验组可显著缩短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咽痛、夜咳、日咳、发冷/出汗的中位缓解时间与安慰剂组比较分别缩短13.5、14.2、21.0、3.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所有不良事件均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可缩短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疾病缓解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加快缓解各项症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