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81.
CT引导弯针穿刺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弯针穿刺技术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晚期癌症患者,其中13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所有病例均为顽固性上腹部疼痛,采用麻醉类止痛药治疗及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弯针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4周、8周、12周、16周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6.9%、90.6%、87.5%、84.4%.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缩小.结论:联合应用双侧膈脚前、后阻滞及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弯针穿刺技术使阻滞止痛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382.
目的 探讨固定气流阻塞哮喘、可逆气流阻塞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并分析关键差异菌群分布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固定气流阻塞哮喘组15例(FAO)、可逆气流阻塞哮喘组13例(RAO),并纳入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1例,收集临床资料,行肺功能及诱导痰检查,对血液、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状态,分析肠道菌群丰度与患者血常规、IgE、肺功能及诱导痰的关系。结果 三组的优势菌群构成相似,但存在部分物种丰度差异;与RAO组相比,FAO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显著增多、巨单胞菌属显著减少。厚壁菌门与哮喘病程呈负相关;拟杆菌门、拟杆菌属与哮喘病程呈正相关;拟杆菌门与Pre-BD FEV1/FVC呈负相关;巨单胞菌属与Pre-BD FEV1呈正相关,大肠杆菌属与Post-BD FEV1/FVC、Post-BD MMEF呈负相关,拟杆菌属与Post-BD MMEF呈负相关。厚壁菌纲、月形单孢菌目与外周血EOS%呈负相关;肠杆菌目、肠杆菌科与外周血IgE水平呈正相关;厚壁菌纲、月形单孢菌目与诱导痰EOS%呈负相关。结论 固定气流阻...  相似文献   
383.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三种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实验检查发现PSA明显增高,经MRI扫描高度怀疑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病例,所有病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所有分析对象采用T1WI、T2WI常规扫描序列及DWI扫描,DWI扫描b值选用800s/mm^(2)、1500s/mm^(2)、2500s/mm^(2);后处理产生表观弥散系数ADC,结合参考MIS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被检者中,b值选择800s/mm^(2)时,敏感性为54.5%(6/11),特异性为68.2%(16/23),漏诊率为45.5%(5/11),误诊率为31.8%(7/23);b值选择1500s/mm^(2)时,敏感性为83%(20/24),特异性为70%(7/10),漏诊率为17%(4/24),误诊率为30%(4/24);b值选择2500s/mm^(2)时,敏感性为68.4%(13/19),特异性为60%(9/15),漏诊率为31.5%(6/19),误诊率为40%(6/15);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信号强度不同;MIS图示表现为流出型。结论1.5T磁共振诊断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PCA)弥散成像,选用b值为1500s/mm^(2)时,能较好的反映PCA信号的变化,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漏诊率、误诊率较低,弥散成像选用b值为2500s/mm^(2)时,虽然敏感性还高,由于信号对比越明显,图像信噪比越低,存在着假阳性,漏诊率、误诊率较高。结合MIS图像能提高中央移行带早期PCA的确诊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4.
衰减斑块是血管内超声识别的伴有超声衰减现象的易损斑块特征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具有巨大脂质坏死核心,衰减斑块成分中的胆固醇结晶及点状钙化对超声的折射和吸收导致超声波无法穿过斑块而表现为超声衰减现象,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且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及斑块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现从衰减斑块的定义、病理机制、临床意义、预后及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人工智能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集合导管在衰减斑块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8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M)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PM新生儿为研究对象。PM患儿均接受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最长治疗时间为21 d,依据21 d内患儿预后情况将122例PM新生儿分为病死组(n=23)与存活组(n=99)。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通过查阅患儿病历资料记录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出生日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早产情况、出生方式、胎膜早破情况、羊水粪染情况。经脑脊液培养检查明确PM患儿致病菌。记录PM患儿最高体温、惊厥发生情况及治疗时间。于入院当日抽取患儿静脉血8 mL,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水平,并计算NL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对PM患儿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NLR对P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样条...  相似文献   
386.
<正>以混合型发病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易误诊为其他心源性及神经源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以心率、血压下降、晕厥为首发表现的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治,以免贻误病情。1病历摘要1.1一般资料患者,男,64岁。因入院前5个月出现头晕伴间断反复晕厥,每次持续1~2分钟能自行苏醒;入院前7天再发晕厥,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出现心搏骤停,予“多巴胺”等相关抢救,住院期间晕厥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考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遂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入抢救室后再发晕厥两次,发作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大汗淋漓,每次晕厥数分钟后能苏醒,急诊拟“晕厥待查”于2021年4月20日收住抢救监护室。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鼻咽癌放疗史5年。  相似文献   
387.
许俊  谢国艳 《西部医学》2010,22(5):818-819,82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的关系。方法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部组织接种后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cagA、VacA基因,同时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81株敏感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77.8%,VacA基因检出率95.1%,58株耐药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38.8%,%以基因检出率94.8%。结论%以基因与耐药性无关,耐药菌株中以不合cngA基因的HP菌株为主。  相似文献   
388.
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 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基于电离辐射对DNA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近年来, 电离辐射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其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备受关注, 取得诸多进展。其中,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被认为是关键调控枢纽之一。cGAS是一种细胞质DNA感受器, 可与肿瘤来源的双链DNA结合, 并激活下游的STING, 从而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针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重点总结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免疫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机制, 并探讨靶向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增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9.
急性胸痛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因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多样,致命性胸痛危险性高,所以在急诊建立快速、合理、易行的诊疗程序及路径,优化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正确分流并尽早制定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专家组在最新国内外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临床实践,经多学科专家讨论与协商,共同制定了《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390.
阮崇洁  李勇  黄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3,(10):1472-1477, 1554
目的 探究石斛多糖(DSP)对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小鼠体内辅助T(Th17)/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平衡及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 构建CIA小鼠,通过关节HE染色和后肢右爪形态观察进行模型鉴定。分别给予CIA小鼠100、200和300 mg/kg DSP灌胃处理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DSP组。观察小鼠足爪病变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右肢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和CD4+CD28?PD-1lowOX40+T细胞比例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右肢膝关节中IL-7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0、14、28、42 d)小鼠血清IL-6、IL-10及小鼠右肢膝关节IL-6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足爪病变加重,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明显,Th17细胞比例上升,Treg细胞和CD4+CD28?PD-1lowOX40+T细胞比例下降,IL-7阳性表达增加,Foxp3阳性表达下降,血清和膝关节中IL-6水平增加,IL-10水平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浓度DSP组小鼠足爪病变减轻,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改善,Th17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和CD4+CD28?PD-1lowOX40+T细胞比例上升,IL-7阳性表达减少,Foxp3阳性表达增多,血清和膝关节中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增加(均P<0.0.5),且高浓度DSP作用效果最好。结论 DSP对CIA小鼠体内Th17/Treg细胞比例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