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种群生殖、存活、传疟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用人血、牛血、猪血、羊血分别饲养中华按蚊,观察记录中华按蚊吸血、产卵、孵化、寿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吸血量吸猪血者最低,与其他3种血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其余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血率吸牛、猪血者高,吸人、羊血者低;吸牛、猪血者与吸人、羊血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牛、猪血者之间,吸人、羊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卵量吸牛血者最高,吸猪血者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牛血者与吸人、羊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人、羊血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卵率吸猪血者低,但与吸其他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孵化率吸牛血者最高,与其他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而其余3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殖营养周期吸人血者最短,与吸牛、猪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吸羊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吸牛、猪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寿命4种血源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证实中华按蚊为嗜吸畜血(牛、猪血),兼吸人血的蚊种。中华按蚊种群与人的接触次数越多,传播疟疾的机率越大,提示多养猪作为生物屏障可减少防蚊不力地区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株(株)的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等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同时同条件下对不同株的中华按蚊进行相同的定量研究。结果:求出郑州、上海、福建株中华按蚊存活和生殖特性值,对其各对应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3株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特性非常接近,相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提示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株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变动一致。  相似文献   
53.
新中国成立后 ,我省的疟疾防治工作 ,采取因时、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的综合防治措施 ,取得了显著效果。  基本情况概述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 ,全省为间日疟流行区 ,恶性疟流行于北纬 33°以南 ;间日疟原虫在人体的潜伏期有长、短两种表现形式 [1 ]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播媒介 ,前者分布于全省 ,偏吸畜血 ,室外吸血为主 ,偏野栖 ;后者分布于北纬 33°以南 ,嗜吸人血 ,偏家栖 [2 ]。防治前疟疾流行严重。 195 6年疟疾发病率 14.44 % ,原虫率为 3.41% ,北纬 33°以南发病率 (34.0 2 % )高于以北地区 (8.93% ) ;但 33°以南的山区…  相似文献   
54.
灭蚊是防治蚊媒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灭蚊的最根本办法是改造环境消灭孳生地,其次是采取其他措施消灭成蚊和幼虫。自从1942年推广二二三以来,由于它在防治农林虫害和改善环境卫生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曾被认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最有价值的杀虫剂。许多疟疾工作者认为滞效喷洒可以阻断疟疾传播,因此把它作为防治疟疾的主要手段,从而对灭疟前途抱很  相似文献   
55.
在中华按蚊实验种群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7~8月,在河南省郑州祭城乡西湖庄村的稻田和水塘内进行了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研究。生殖、存活和数量变动规律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该项研究,求得自然条件下该地区中华按蚊种群动态数据如下: 1.产卵周期平均为2.5天,最短者为2天,最长者为3.375天。2.蚊群当黄昏活动高峰后和黎明时各出现一次产卵高峰。3.产卵数最高值为400个/次/只,最低值为4个/次/只。平均产卵数七月份为96个/次/只,八月份为73个/次/只。4.成蚊前期平均发育历期七月份为14.1667天,八月份为13.3167天。5.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8天。6.成蚊平均寿命七月份为4.6538天,八月份为4.9253天。七、八月份雌性成蚊中寿命超过12天者约占千分之七。这些成蚊具有传疟的危险性。根据未产卵蚊和经产蚊比率变化,推断出六、八两月内种群数量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56.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Widemann,1828)是传播疟疾,马来丝虫病的重要蚊种。关于该蚊的夜间活动规律,早已为国内学者所注意。我们于1978年8月在我省固始、商城、新县及淮滨等县,对中华按蚊夜间活动进行了短期的观察。兹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7.
名誉主编 沈 琼 苏寿氵氏 张效房 魏太星                    主  编 张广兴 副主编 王雨若 买 凯 张覃沐 编  委 (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厚志 王立东 王中全 王应太 王庆兆 王宇明 王可铭 王丽娅      王雨若 王国斌 王德玄 邓启华 邓同美 史大鹏 叶德普 白亚夫      庄世才 买 凯 朱长连 乔玉环 安玉会 许汴利 许振华 刘章锁      孙培宗 邵令方 张广兴 张云汉 张水军 张书岭 张效房 张覃沐      张金嵩 苏天水 苏寿氵 氏 沈 琼 沈玉祥 沙永慧 李荫太 李现光      李启忠 李鼎九 李继昌 怀建村 吴景兰 吴博亚 杜百廉 杜献堂      邹典斌 杨观瑞 杨利霞 苗明三 段广才 胡宪章 席雨人 赵志刚      赵文惠 祝庆蕃 徐 军 莫三心 高恩民 章 茜 章 萍 郭希让      郭志坤 郭学鹏 黄振文 银平章 盛光耀 谢为民 程兆云 董子明      董明敏 韩正涛 楚功仁 蔡访勤 薛乐勋 魏太星 魏经汉  相似文献   
58.
本文首次用二维电泳技术对淡色库蚊越冬过程中血淋巴蛋白质/多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越冬前期、越冬期及越冬后期分别查出分子量及等电点不同的蛋门质/多肽点133个、121个和159个。分子量在13.9~67.0KD 的斑点占96.23~100%,等电点在5.52~7.34的斑点占66.92~86.16%。越冬过程中三个时期共有的斑点为92~117个。越冬前期、越冬期及越冬后期各期特有的斑点分别为26个、29个和42个,变异率分别为19.55%、23.97%和26.42%,总变异率为23.49%。因用于采集血淋巴的蚊虫胃血均为 Sellal 期,卵巢发育不超过休止期,故可排除胃血和卵巢后期发育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1984年6~10月在淮滨县18个乡开展了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结果在11个乡发现恶性疟,这些乡分布在淮河两岸,发病季节高峰在9月;居民带出率10月比6月高3~18倍,婴儿感染率为3.5%。证明1984年该地属暴发流行。通过调查,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在人帐内的组成比与恶性疟的分布及发病率密切相关。结合其生态特征,证明嗜人按蚊是当地恶性疟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60.
我们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0~80%、光照度130~480Lux、光照时间16h/d的实验条件下,以膜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脱纤维蛋白抗凝的奶牛血、人血、绵羊血和猪血对郑州株中华按蚊室内品系生殖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