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及癌变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目的:从遗传损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及癌变机理进行研究并寻找早期及灵敏的分子标记物,方法: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和毒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遗传损害、DNA合成与修复,DNA损伤等指标均发生异常改变,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组织中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增殖与凋亡紊乱,各指标在组间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砷致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以及影响DNA合成和修复,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正常比例发生改变,机体的自稳机制受到破坏,导致细胞过度分裂,持续增殖,是砷致病尤其引赶快细胞癌变的重要机理。(2)皮肤过度化可能是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癌变的先兆;P53^mt、PCNA、P16和CyclinD1蛋白的异常表达及Apoptosis的表达水平改变有望作为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癌变的预警标志;(3)SCE、CA和MN分析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改变的早期生物指标;DPC则可作为中晚期严重损伤的标志物;SCGE作为一种早期、实用的方法应用于砷接触人群的DNA损伤监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三氧化二砷对大鼠血细胞参数影响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实验大鼠血细胞15项参数的影响,为研究砷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AS2O3经口染毒,建立砷中毒动物模型,采用F-820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实验动物血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白细胞参数:低、中剂量组白细胞计数(WBC)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中剂量组淋巴细胞百分数(W-SCR)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W-LCR)出现低、中剂量组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剂量组有降低的现象;淋巴细胞绝对值(W-SCC)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W-LCC)出现低剂量显著升高而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血小板参数:各AS2O3组血小板(PLT)呈下降趋势,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标呈升高趋势,其中低、中剂量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可能是砷毒性作用较为敏感的靶系统,AS2O3可对实验大鼠血液系统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引起火鼠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3.
罗鹏  张庆凯  尚东 《当代医学》2010,16(14):85-86
目的探讨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局麻下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灌洗引流时间平均5.5d,3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5.6%;6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占总患者数的14.6%,4例发生腹腔感染后形成脓肿,其中2例经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另外2例因病情过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9%。总治愈率95.1%,死亡率4.9%。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早期置管引流灌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鼻底组织瓣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应用Millard术式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时,用患侧鼻孔鼻底组织瓣延长鼻小柱的方法,矫治不同情况的鼻畸形。结果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53例,皮瓣全部成活,矫治畸形效果良好。其中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无一例差者,无一例皮瓣坏死,优者30例,良者11例。结论本法利用患侧鼻底较宽、血运丰富的特点,形成鼻底组织瓣,供瓣区直接缝合,切口隐蔽,增添了可利用的组织量,并且与唇裂继发畸形矫治的一般术式相结合并常规应用,根据唇裂继发畸形的特点,形成一种特有术式,特别适用于矫治患侧鼻小柱过短、可利用的组织量不足时的鼻畸形。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74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无内固定物断裂、螺丝钉进入关节间隙发生,无接骨板外露、切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骨折达临床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螺钉拔出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无骨折延迟愈合.其中优38例,良25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85.1%.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治疗Pilon骨折固定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只是材料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王爽  罗鹏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4):314-315
目前肺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回升,由于部分病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伴发于其它疾病和医务人员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误诊、漏诊而收住普通病房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将我院1995~1997年收入各科最后诊断为肺结核病(不包括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的75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例中,男62例,女1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6.5岁。初发病例入院前有症状期从数日到数年不等。门诊收住院的初步诊断,以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居多,分别为23例(30.7%)及14例(18.7%).其次为各种肿瘤7例(9.3%),慢性支气…  相似文献   
107.
儿童心理卫生直接影响其成长,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有计划目的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8.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 研究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氧化与抗化系统的损伤,以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的中毒机理。方法 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抗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苦肽过氧化物酸疼 (GSH-PX)、巯基(SH)以及脂质过氧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 病区非病人(除SH)及中毒组SOD、GSH-PX、SH含量或活力明显MDA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砷可致机体氧化与氧化系统平衡紊乱砷致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应力改变介导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直接影响细胞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在生理和病理性机械力刺激下,细胞超微结构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传导产生力学响应,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迁移以及凋亡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组织生理和病理学改变,目前更多的趋向于结合力学、疾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力学控制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理过程复杂,病情凶险,早期即出现大量腹腔积液,其中多种胰源性有害物质对SAP的病程演变起重要作用[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由于腹内压力持续增高,引起腹腔内脏器和相关的腹外器官系统的功能损害。SAP是导致腹内压增高,引发ACS的主要病因之一,SAP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2],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很高。我科早期于局部麻醉下行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术治疗SAP并发ACS4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