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索大型医疗机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路径,为医疗机构推进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梳理、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的5个实施阶段,指出各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实施难点;分析当前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未来持续优化的方向。结果: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经验,提供各个实施阶段的工作参考范式。结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有赖于多个学科的融合,需要各领域专家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硬膜下积液治疗经验。 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7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鉴别积液是否为血性,将患者分为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例)和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例)。根据积液是否为血性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法。 结果9例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8例积液消退,另外1例无效,之后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后治愈。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14例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12例有效,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术前合并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有效;另外2例最初接受积液外引流,无效,之后行硬膜下腹腔分流后积液消退。 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积液是否为血性,是否合并脑积水。血性积液采取钻孔外引流,非血性积液采取硬膜下腹腔分流,合并脑积水的积液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方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3.
黄玲  罗雪梅  罗凯 《陕西中医》2009,30(12):1646-1648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选中脘、商曲、滑肉门为主穴)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desmoplakin)和血液凝固第Ⅷ因子(FⅧ)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乳腺癌组织中血管与淋巴管生成情况,并探讨两组中desmoplakin和FⅧ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用desmoplakin和FⅧ标记的淋巴管生成数高于未转移组(P<0.05),但两组血管生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moplakin和Ⅷ因子在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esmoplakin有望成为乳腺癌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本院2004~2008年泌尿生殖道炎性反应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异状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本院妇产科和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回顾性分析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等资料。结果 5年检测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5 175例,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3.2%~50.1%;其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型(Mh+Uu)检出率分别为35.0%~40.7%、0.6%~1.1%、5.6%~8.9%。Uu在5年间对DOT、JOS、CLA和PRI敏感率非常高且稳定;对TET敏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对ERY和AZI敏感性较弱且呈减弱趋势;对OFL和CIP敏感率最低。Mh在5年间对DOT、JOS和PRI敏感率最高;对TET敏感性较高;对OFL和CIP敏感性较低;对ERY、AZI和CLA敏感率最差。结论近5年,支原体在本地的流行病学变化较小,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且Uu感染维持在1个较高的水平,应引起有关监控部门重视;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经验治疗应使用DOT、JOS和PRI,使用其他药物时应有药敏试验结果作依据。  相似文献   
56.
白晓娟  罗凯 《陕西中医》2009,30(10):1324-1325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直肠滴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各30例均给予动脉灌注化疗,采用西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组同时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20ml、1次/日,连续直肠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本方法对中晚期直肠恶性肿瘤具有缓解控制肿瘤,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急诊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快速洗胃、进行导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补充维生素C和E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急救措施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肺部CT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效14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51.6%,无效率为49.4%;对照组患者中有效10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32.2%,无效率为67.89%;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8.
185例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85例NSCLC肿瘤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荧光PCR法扩增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正反向测序并分析。结果185例NSCLC中,62例(33.5%)EGFR基因突变,其中18、19、20、21外显子突变分别为2例、41例、5例、14例;共见突变类型16种,热点突变类型为19外显子DelL747→P752(P753S)(构成比8.1%)、DelE746→A750(构成比45.1%)和21外显子L858R(构成比22.6%);其中4例19外显子突变正、反向测序结果不一致。见20外显子2361G→A沉默突变(28.1%);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46.2%vs24.3%,X2=9.670,P=0.002)。不吸烟者突变率高于吸烟者(41.4%vs17.1%,X2=7.380,P=0.007)。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38.3%vs6.3%,X2=6.426,P=0.011)。临床Ⅲ期患者突变率显著低于临床Ⅱ期、Ⅳ期患者(10.8%vs53.8%,X2=8.026,P=0.003;10.8%vs41.3%,X2=9.518,P=0.002)。同时,未发现EGFR基因突变率与年龄相关。结论华南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突变为主。突变率以女性、不吸烟、腺癌者较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索以身高缩短值作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自测指标的运用价值。方法 在整群随机抽样的长沙市4个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调查对象。计算调查对象本次测量身高值和青年时身高值之差及身高缩短百分比。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以不同的身高缩短值和身高缩短百分比作为阳性界值,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求得最适宜灵敏度和特异度时的阳性界值,并计算该自测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预测值。结果 身高缩短3 cm为骨质疏松症自测的阳性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5.4%、76.7%和0.521;身高缩短2 cm为骨量减少自测的阳性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7%、75.6%和0.573;该自测方法在65岁以上女性人群中阳性预测值最高(76.4%, 88.7%)。结论 一定的身高缩短值可作为中老年人简便易行的自测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研究空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10)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以及糖尿病患者死亡数据。用双向病例交叉设计,调整气象因素影响后,研究空气中SO_2、NO_2、PM10与糖尿病患者死亡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年龄、性别和季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空气中SO_2、NO_2平均每增加10μg/m~3,糖尿病患者死亡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31(1.005,1.058)和1.042(1.012,1.074);空气污染物中NO_2和SO_2对老年人影响较大,且在冬季存在显著的有害效应。结论空气中NO_2和SO_2可能对糖尿病患者死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