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1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 1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 5 8.6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16例均有高血压病 ,收缩压 180~ 2 30mmHg 10例 ,16 0~180mmHg 3例 ,15 0~ 16 0mmHg 3例 ,手术前血压都控制在 2 0 0 /110mmHg以内。脑CT证实的血肿部位 :额叶 2例 ,颞叶 4例 ,壳核 -内囊 9例 ,丘脑 -内囊 1例。血肿量 30~ 96ml,平均 6 9.8ml (按多田氏公式…  相似文献   
22.
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皮功能改变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药物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0.2 mV)表示结扎左前降支成功;40 min后剪断结扎线,心电图ST段回落1/2以上,标志再灌注成功.分别在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80 min四个时相点留取血标本,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运用SPSS 11.5软件,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药物组血清NO含量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血浆ET-1含量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缺血前对照组与药物组血清N0含量[(109.875±32.255)μmol/Lvs.(114.500±37.405)μmol/L,P>0.05]及血浆ET-1含量[(221.111±28.125)pg/mL vs.(204.594±31.790)pg/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80 min时,药物组血清NO含量[分别为(63.125±18.962)、(43.500±16.518)、(29.625±14.162)μmol/L vs.(82.000±13.825)、(63.375±17.541)、(50.250±18.987)μmol/L,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331.785±35.341)、(375.914±45.204)、(459.829±70.110)pg/mL vs.(282.541±38.928)、(315.152±55.263)、(377.795±60.427)pg/mL,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升高血清中NO,降低血浆ET-1,从而改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我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了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 TPOAb 水平,旨在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2008
  • 磁共振多模式快速成像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八例 [其它论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
  • 2.0.TX;2-J.aspx'>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其它论文] 2000
  • Extending the time window for thrombolysis:evidence from acute stroke trials 2005
  • The evolving role of acute stroke imaging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patient selection and outcomes assessment 2005
  • Schellinger PD.Thomalla G.Fiehler J MRI-basod and CTbased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stroke within and beyond established time windows:an analysis of 1210 patients [其它论文] 2007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 Thomalla G.Schwark C.Sobesky J Outeome and symptomatic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in 6 hours in MRI-selected stroke patients:comparison of a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 with the pooled data of ATLANTIS,ECASS and NINDS rt-PA trials [其它论文] 2006
  • Warach S.Dashe JF.Edelman RR Clinical outcome in iachemic stroke predicted by early diffusion-weighted and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 preliminary analysis 1996
  • Barber PA.Darby DG.Desmond PM Prediction of stroke outcome with echoplanar perfusion-and diffusion-weighted MRL 1998
  • 薛静.高培毅.林燕 MR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其它论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
  • Donnan GA.Howells DW.Markus R Can the time window fo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es in stroke be increased? 2003
  • >>更多...  相似文献   

    25.
    异丙酚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方法: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18例,用异丙酚2.0mg/kg,芬太尼4μg/kg,潘库溴铵0.08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1,3和5分钟时SBP,DBP,MAP和HR,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前列环素和血栓素2变化。结果:插管前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降幅分别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20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术后采用PCEA,Ⅱ组术后肌注哌替啶。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和48 h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抽取肘静脉血测NO和ET。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 h和48 h的SBP和DBP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24 h和48 h Ⅰ组较Ⅱ组降低明显(P<0.05),各时期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 h和48 h E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术后24 h和48h较Ⅱ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术毕NO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和48 h又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EA能降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ET水平,并使血压降低,对NO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的含量及其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情况,探讨Th9及IL-9与PNS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5例PN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h9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N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9的水平。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NS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6±0.20)%,(0.26±0.07)%,P<0.05]。 PNS患者外周血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02±13.66) pg/mL,(18.77±5.35) pg/ml,P<0.05]。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及IL-9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PNS患者IL-9的水平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C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l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相关临床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可能在PN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L-精氨酸对肠缺血再灌注鼠肺、血液ET-1、NO及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L-精氨酸(L-Arg)对缺血性再灌注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通过对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皮质醇的测定,探讨他们的相关性及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从而为更好的防治性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30.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状态与血清维生素D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微量营养素的血清水平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一定关系。为此我们检测了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与血清维生素D(VitD)含量,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参照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诊断标准[‘],筛选出1996年10月~12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RRTI患儿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4岁2个月(1~9岁)。对照组为幼儿园及查体健康儿童,共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发病年龄4岁3个月(l~10岁)。两组儿童营养均属中等以上水平,无明显狗楼病及肝肾等疾病。全部受检者采血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