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7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背景与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早期异常改变的蛋白质以发现与食管癌早期病变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分子。探讨了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现场癌前病变样本中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的表达水平,用X^2检验对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和食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其中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54例、正常食管上皮8例和中晚期食管癌9例成束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食管鳞状细胞癌前病变52例、正常食管上皮11例和中晚期食管癌7例的膜联蛋白Ⅰ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增强,其表达阳性率为低度癌前病变(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85.7%(24/28)、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84.6%(22/26)和中晚期食管癌88.9%(8/9)。然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降低或丢失,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低度癌前病变14.3%(4/28)、高度癌前病变8.3%(2/24)和中晚期食管癌0%(0/7)。与正常食管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表达程度的异常均具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0。结论:成束蛋白异常增强和膜联蛋白Ⅰ的丢失与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26例壶腹癌全部实施内镜超声检查,并与US、HCT、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EUS对壶腹部肿瘤直接征象显示率达100%(26/26),而US、HCT、MRI分别为46.15%(12/26)、73.08%(19/26)和50.00%(13/26),EUS与US、HCT、MRI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45,P<0.0001,P<0.0001).结论:EUS是诊断壶腹癌的良好手段,在显示病变的直接征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5.
转移性骨肿瘤中脊柱转移占第一位[1]。病变早期X线检查多为正常。病变晚期由于脊柱的破坏和稳定性的丧失常常导致脊髓或神经受压,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预后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对脊柱转移瘤认识的深入,无论早期诊断还是手术适应证选择标准等均有较大的进展[2]。我院于1982~1991年间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脊柱肿瘤共39例,现就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5岁。手术前病程1~3个月者12例,3~6个月者18例,6个月以上者9例。1.2手术前症状 颈肩痛、胸背痛、腰腿痛者11例;不全瘫9例,完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超声(US)、螺旋CT(H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内镜超声(EUS)等4种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肿瘤局部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8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分别进行US、HCT、MRI和EUS检查,记录其肿瘤局部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手术病理结果,对影像学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US对于肿瘤侵犯下腔静脉、脾动脉、脾静脉的评估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HCT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对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脾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腹腔动脉干、腹主动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MRI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动脉、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EUS对肿瘤侵犯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2)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估,EUS具有最高的敏感性(75.0%)、准确性(87.5%)和阴性预测值(91.7%).HCT和MRI的敏感性明显低于EUS,分别为37.5%和35.3%,US敏感性最低,仅为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对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预测价值(OR=34.50,95%CI:6.54~182.09).结论 HCT评估胰腺癌肿瘤局部血管浸润与手术发现一致性最好,EUS对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7.
食管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的第八位 ,肿瘤死亡的第四位。全世界每年约有 48万 (1 996 )人发生食管癌 ,占总癌新发生病例的 4.6 %;死亡 45 .6万人 ,占总癌死亡病例的6 .4%。食管癌主要流行地区是不发达国家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 ,食管癌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世界年龄调整死亡率中国最高 ,男性 2 7.73 /1 0万 ,女性 1 3 .6 3 /1 0万 ,合计 2 0 .40 /1 0万。食管癌受累地区遍及大江南北十余个省市 ,覆盖人口近两亿 ,高发区人口大约为九千万 ,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研究表明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  相似文献   
58.
MAGE—1基因在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基因克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MAGE-1基因在人食管癌中的表达,分析MAGE-1抗原能否作为食管癌的治疗性候选疫苗。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MAGE-1基因在30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从食管癌组织中扩增了MAGE-1cDNA全长序列,经酶切后与pET-30a( )质粒载体连接,经初步酶切鉴定后,进行DNA序列分析。获得克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MAGE-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3%(13/30),在30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成功地克隆了MAGE-1cDNA全长序列。结论 由于MAGE-1基因在食管癌中高频率表达以及MACE-1抗原具有HLA-I类分子限制性CTL识别表位,因此,MAGE-1抗原可以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9.
窄带成像内镜在喉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咽癌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特点及NBI内镜在喉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2月~2009年7月对46例喉咽癌患者使用具有普通白光和NBI两种观察模式的电子内镜进行咽喉部的检查。对发现的病灶分别评估白光模式和NBI模式下病变表面毛细血管形态和病变边界的清晰度,比较两种观察模式对喉咽癌的观察效果和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在46例喉咽癌中共发现86个病灶,喉咽鳞状细胞癌在NBI内镜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棕色区域,内部可见清晰的棕色斑点。在浅表型病灶中,NBI内镜在血管形态及病变边界的显示上都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P〈0.001),能够明显提高对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检出率(P〈0.05)。结论NBI内镜能够通过清晰显示黏膜表面的微细血管形态和病变边界提高对早期喉咽癌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吸氧预防麻醉药引起呼吸抑制导致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腔镜科无痛胃镜受检者60例,随机分深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深呼吸组于麻醉给药前60s做深呼吸8~10次,对照组在麻醉给药前不做特殊处理,保持自然呼吸。两组麻醉方法相同。结果深呼吸组受检者有一过性SpO2下降,但是出现SPO2下降的时间点较对照组晚,时间后移且均能自行缓解,需要托下颌辅助2例;对照组SpO2下降(SpO2<95%)例数多于深呼吸组,SpO2下降幅度较大,需要托下颌辅助4例,SpO2﹤90%1例,平卧后面罩给O2缓解。结论在无痛内镜麻醉中,深呼吸预处理、吸氧去氮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麻醉药对呼吸抑制程度,提高受检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