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 E)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MI/RI组、Vit E组,每组各20只。Vit E组在造模前两周开始,肌注Vit E注射液4.5 mg·kg-1·d-1,另两组术前肌注生理盐水4.5 mg·kg-1·d-1,均连续给药2周。MI/RI组、Vit E组在平左心耳下缘下2 mm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LAD),30 min后松解结扣再灌注120 min,复制MI/RI模型;Sham组只用丝线穿过LAD,不结扎。结果:与MI/RI组比较,Vit E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肌钙蛋白Ⅰ(cTnI)(ng·mL-1)、心钠素(ANP)(ng·L-1)分别为(6.57±2.45)、(282.79±24.87),与Vit E组(4.51±2.06)、(254.68±20.84)比较,后者均降低(P<0.05); t3时,Vit E组心率(HR)(次·min-1)、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mmHg)、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mmHg)、心室内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 max)(mmHg·s-1)、心室内最大压力下降速率(-dp/dt max)(mmHg·s-1)分别为(331.9±30.1)、(91.7±15.1)、(1.1±1.8)、(525±195)、(399±169),与MI/RI组(308.9±32.8)、(77.1±12.5)、(3.3±2.7)、(319±140)、(336±197)比较均有所改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 E预处理可以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保护MI/RI心肌细胞的结构和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国产永久涂层支架(Partner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涂层支架(Excel支架)的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同期接受Partner支架和Excel支架植入,记录术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狭窄和分支血管开口的变化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共植入Partner支架128枚和Excel支架117枚,支架长度分别为26.4±12.4 mm和28.2±11.5 mm(P>0.05),支架直径分别为3.035±0.455 mm和3.076±0.432 mm(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两组1年的再狭窄率分别为8.4%和7.5%(P>0.05),边支血管开口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永久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涂层支架PCI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和健康者72例,检测其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间的NT—proBNP、LVEF和LVEDd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研究对象的NT—proBNP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3,P〈0.01),与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观察NT—proBNP水平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经冠状动脉 (冠脉 )内导入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重组 β gal基因后心肌的转染效率 ,以证明冠脉内导入途径是重组基因导入心脏的可行途径。方法 :将 1.5 3× 10 12 pfu重组 β gal腺病毒经冠脉造影导管由左冠脉分别导入到 7头雄性Yorkshire猪心脏中 ,于术后 1、2、4及 8周处死动物 ,取左右冠脉、3~ 5mm厚的不同部位的心肌 ,经 1.2 5 %戊二醛固定 2 0min ,用PBS洗涤 3次 ,在室温下用X gal染色液染色 16~ 2 4h ,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及苏木精 伊红复染 ,光镜下计算出表达 β gal的心肌细胞百分数即为转染效率。 结果 :经冠脉内导入重组基因后 ,于术后 1周即有β gal表达 ,2周达高峰 ,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4 5 .5 7% ,左冠脉壁全层、心肌间质中均有β gal表达 ,4周 β gal表达下降 ,8周 β gal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经冠脉内导入重组腺病毒 ,心肌细胞及冠脉壁重组基因表达效率高 ,说明冠脉内导入重组目的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基因治疗中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单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辛伐他汀低、中、高浓度组,辛伐他汀三组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预孵2h与LPS组均加入LPS刺激24h,应用Westernblot与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蛋白与培养基上清中MCP-1水平。【结果】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MCP-1表达显著增加,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MCP-1表达。【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MCP-1表达,提示其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双硝基异山梨醇 (消心痛 )直立倾斜试验 (S .ISD HUT) ;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7例晕厥患者和 40例对照组 ,经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 HUT)后 ,阴性者再行S .ISD HUT观察倾斜前后血压 ,心率、12导心电图、症状以及服用消心痛以后的变化。结果 B HUT阳性诱发率在VS组为 2 4%、对照组为2 5% ;VS组和对照组在S .ISD HUT中的阳性诱发率分别为3 7/ 66(56 1% )、6/ 3 9(15 4% ) ;B HUT和S .ISD HUT在VS组中诱发阳性的时间分别是 19± 13 (5~ 2 7)min和 4± 6(2~8)min、P <0 0 5;药物引起低血压发生率在V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 1%和 7 7% ;S .ISD HUT诱发VS的敏感性 66 7%特异性是 85%。结论 S .ISD HUT对VS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方便易行 ,安全可靠 ;为VS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 (SISD 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7例晕厥患者 (VS组 )和 40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 HUT) ,阴性者再行SISD HUT ,观察倾斜前后血压、心率、十二导联心电图、症状以及服用消心痛以后的变化。结果 B HUT阳性诱发率在VS组为 2 4%、对照组为2 .5 %;VS组和对照组在SISD HUT中的阳性诱发率分别为 5 6 .1%(37/6 6 )和 15 .4%(6 /39) ;B HUT和SISD HUT在VS组中诱发阳性的时间分别是 5~ 2 7min、平均 (19± 13)min和 2~ 8min、平均 (4± 6 )min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消心痛引起低血压的发生率在V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1%和 7.7%;SISD HUT诱发VS的敏感性 6 6 .7%,特异性是 85 %。结论 SISD HUT对VS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方便易行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0在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①21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及干细胞移植组,每组7只。②心肌梗死模型制作3周后,心肌梗死组及干细胞移植组分别在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μL细胞培养基或干细胞悬液,对照组不处理。③4周后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评价心室重塑。处死动物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查梗死区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各组兔心脏超声检测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6.27±1.73),(69.41±3.19)%,P<0.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10.25±0.89),(8.13±0.79)mm,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3.82±1.02),(11.24±1.21)mm,P<0.001]、室壁运动明显改善。②各组细胞凋亡检查结果: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凋亡显著降低[(14.00±0.31)%,(4.30±0.57)%,P<0.001]。结论:干细胞移植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室重塑,具有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的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极高,我院收治1例患者,采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抢救成功,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4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伴晕厥16h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神志清,双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即刻P波离散度(Pd)变化与左房平均压(LMA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施行PBMV患者32例。测量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大小(LAS)。计算Pd变化值,并分别与LMAP、MVA及LAS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MVA、LAS分别由(55.9±4.4)ms、(30.1±2.8)mmHg、(0.9±0.3)cm2(、51.2±6.1)mm变为(43.5±5.4)ms(P<0.05)(、15.4±3.9)mmHg(P<0.05)(、1.8±0.4)cm2(P<0.05)、(50.1±7.3)mm(P>0.05);Pd变化值仅与LMAP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r=0.32,P<0.05)。结论窦性心律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术后即刻Pd变化与LMAP变化可能有关,提示心房牵张可能是Pd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