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 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传统的髋关节离断术或大腿高位截肢术,给病人造成严重的残废和巨大的精神痛苦。为了保留残肢更多的功能,便于装配假肢,我们于1983年9—11月采用大腿节段性截除小腿旋转上移术治疗3例股骨中下段骨肉瘤,成功地保留了功能良好的小腿。术后装配小腿假肢,不持拐即可独立行走,大大减轻了病人的残废程度,并从心理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手术方法一.体位仰卧位,患侧垫高30°。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的病因、分型、临床特点,以助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RTA占29.3%、继发性RTA占70.7%;Ⅰ型占72.4%、Ⅱ型占22.4%、Ⅲ型占5.2%;继发性RTA的病因主要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占48.2%;RT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79.3%、发作性软瘫51.7%、骨痛37.9%、多饮、多尿27.5%、口干、眼干12.1%;其中合并代谢性骨病的占36.2%;误诊率为37.9%。结论RT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被误诊,故临床医生要建立RTA的诊断意识,早期诊断及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3.
生物发光法短时内判断温缺血断肢再植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量筛选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能短时间内判断温缺血断肢再植时限的方法。方法:应用沸重蒸水沸法提取、生物发光技术连续测定兔离断肢体骨骼肌ATP的含量,同时对每一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温缺血条件下兔离断肢体骨骼肌ATP含量下降程度与骨骼肌的变性程度呈对应关系,当ATP含量下降95%以后,骨骼肌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应用生物发光法可在短时间内(约0.5h)判断温血断肢的再植时限,是一种有前途的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Wistar大白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 ,远端神经切除 ,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 ,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 ,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 16周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 ,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 ,分布于肌纤维之间 ,未见神经瘤形成 ;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 :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 ,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 ,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在大量筛选实验的基础上 ,选择一种能短时间内判断温缺血断肢再植时限的方法。方法 :应用沸重蒸水沸法提取、生物发光技术连续测定兔离断肢体骨骼肌 ATP的含量 ,同时对每一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 :温缺血条件下兔离断肢体骨骼肌 ATP含量下降程度与骨骼肌的变性程度呈对应关系 ,当 ATP含量下降 95%以后 ,骨骼肌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 :应用生物发光法可在短时间内 (约 0 .5h)判断温缺血断肢的再植时限 ,是一种有前途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尿渗透压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评价联合尿NAG与尿/血渗比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组,正常对照组20例,均测定血、尿渗透压、尿/血渗比、尿NAG。结果:尿NAG在A、B、C各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血渗比各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尿NAG阳性率渐升高(P〈0.01);A组尿NAG阳性率23.4%,尿/血渗比阳性率57.8%,二者联检阳性率79.7%,明显高于二者单检阳性率(χ2=40.5,P〈0.01;χ2=7.1,P〈0.01)。结论:联合尿NAG与尿/血渗比测定可全面评估肾小管功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用药后各指标的影响,以及探讨利拉鲁肽的用药机制。方法:入选T2DM合并NAF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4周。B组(40例):口服二甲双胍联合促泌剂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24周前后2组患者体质量、腰围、血糖、血脂、HOMA-IR、脂肪肝指数(FLI)及FGF-21等的变化,分析利拉鲁肽对T2DM合并NAFLD的FLI及FGF-21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治疗24周后,BMI、WC、FBG、HbA1c、HOMA-IR、TG、TC、LDL、FLI及FGF-2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BG、△HbA1c、△TG、△HOMA-IR、△FLI,A组明显高于B组(P<0.05);FLI和HOMA-IR是影响血清FGF-21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YFGF-21=10.396+2.371×XHOMA-IR+0.971×XFLIR2=0.6,F=38.94,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的FLI和FGF-21,利拉鲁肽改善NAFLD与减轻FGF-21抵抗的用药机制可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8.
温度变化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 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 h,6℃时超过28 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109.
王国君 《吉林医学》2010,31(5):638-63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判断其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腹腔镜对12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另选取同期136例行常规胆囊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5例患者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0.
对2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10~14天.结果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血糖(PBG)均明显下降(P<0.001),HbA1c明显下降(P<0.05),HomaB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AI30/△G30明显升高(P<0.01),其中11例仅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随访6月后HbA1c 5.99±0.57、FBG 6.2±1.1mmol/L、PPG 7.8±2.4mmol/L.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索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