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玉竹提取物B对人结肠癌CL-187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玉竹提取物B(EB-PAOA)对人结肠癌CL-187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CL-187细胞,绘制生长曲线,然后将其与不同浓度的EB-PAOA共育,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EB-PAOA对CL-187细胞的抑制率,结果:EB-PAOA抑制了CL-187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EB-PAOA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人γδ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解决医学研究中γδT细胞来源不足问题.方法 应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及丙酮酸钠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增,通过85℃水浴灭活,超声波细胞破碎制备Mtb-Ag.在体外以不同的剂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增殖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增殖的百分率.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剂量的增加PBMC增殖亦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结果显示,7 ug/ml刺激组γδT细胞的增殖率最高(约为49.08%).但当刺激剂量增加至9 ug/ml时,γδT细胞增殖比率开始降低(约为32.62%).而αβT细胞增殖比率增加明显(约为36.76%).结论 Mtb-Ag在合适刺激剂量时,可对人γδ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当剂量过大时则对αβ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  相似文献   
23.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是近年来检测蛋白含量的一项新技术,它集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和流式细胞技术优点于一身。介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中应用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cytometric bead array,cytokine/protein”。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细胞因子/蛋白”。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②有关细胞因子或蛋白检测技术,限定时间为10年以内。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5篇符合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①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特点:能同时检测单一样本中的多个目的蛋白,检测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高通量、检测灵活并且范围宽;使得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范围从细胞抗原检测发展到细胞外蛋白或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②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目前,应用领域涉及眼部疾病、新生儿溶血症和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的诊断、监控;细胞信号中磷酸化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分析.以及肿瘤及药物的研发等多方面领域都有广泛性应用。 结论: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检测、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微量、多重检测方面。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玉竹提取物C(Extraction of poly-gonaturm Odoratum,EC-PAO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Eutopic Endometrium,EE)分泌IL-6和CA-125表达的影响。方法:对EE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及纯度;加入10μg/mL、100ug/mL、1000μg/mL三种浓度的EC-PAOA连续培养24.h、48h和72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E间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及上皮细胞培养上清CA-125的含量。结果:EC-PAOA对EE细胞分别作用48h、72h浓度为100μg/mL 1000μg/mL,显著降低间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水平,减弱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125的表迭(P〈0.01)。结论:由此得出EC-PAOA能降低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IL-6,减弱上皮细胞CA-125的表达。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MLD-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特点.方法 腹腔注射40 mg/kg体质量的STZ,每天1次连续5 d,观察小鼠血糖、尿糖及胰岛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模型制备成功率为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成功小鼠血糖、尿糖明显升高,有明显胰岛炎改变,且血糖自STZ末次注射后第4周至第8周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MLD-STZ腹腔注射能成功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且该模型血糖稳定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细胞在体外经内毒素刺激分泌血栓素B2的情况。及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对其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4-08在锦州医学院免疫实验室进行。选择普通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竹提取物A500mg/L组、玉竹提取物A1000mg/L组、玉竹提取物A1500mg/L组,玉竹提取物A2000mg/L组共6组,每组6只。36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置24孔培养板中,每孔0.5mL。每组设6个平行孔,大肠杆菌内毒素为终浓度。正常对照组每孔加完全16400.5mL;模型对照组同样每孔加完全16400.5mL;同时4个实验组的单核细胞内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另取两个24孔培养板,每孔只加单核细胞悬液1mL。上述分离之单核细胞培养3d后换液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将10mg/L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L加入其余5组,共育2h;同时取只加单核细胞悬液的后两板,每组加大肠杆菌内毒素浓度分别为0.01,0.1,1,10,100,400mg/L,各10μL,共育2h。然后收集每孔上清液,放免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血栓素B2含量。观察体外给予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内毒素,对血栓素B2分泌量的影响;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对同一浓度大肠杆菌内毒素刺激的血栓素B2分泌量的影响。结果:3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肠杆菌内毒素维持在0.01。0.1。1,10mg/L时,其刺激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血栓素B2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即随大肠杆菌内毒素浓度增加,血栓素B2合成水平亦升高(800,950,1180,1500ng/L),大肠杆菌内毒素为10mg/L时,刺激血栓素B2合成速率达峰值;当内毒素刺激量增至100,400mg/L时,血栓素B2合成水平不再升高,而呈下降趋势(1000,900ng/L)。②当用10mg/L的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刺激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5组的单核细胞时,模型对照组血栓素B2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2&;#177;98),(823&;#177;78)ng/L,t=10.93,P〈0.01],4个浓度(500,1000,2000,4000mg/L)玉竹提取物A组血栓素B2的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805&;#177;75),(812&;#177;77),(817&;#177;81),(783&;#177;70),(1382&;#177;98)ng/L ,g=11.45,11.20,10.88,12.18,P〈0.01],与正常对照组(823&;#177;78)ng/L无显著差异。结论:内毒素体外可以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血栓素B2,且刺激量为10mg/L时,单核细胞合成血栓素B2最旺盛;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A体外均可显著抑制血栓素B2的分泌,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并未增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玉竹提取物A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挥此作用的可能的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06/10在锦州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普通级。将5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竹提取物A0.5g/kg组、玉竹提取物A1g/kg组、玉竹提取物A2g/kg组,每组10只。②玉竹提取物A是玉竹的干燥根茎经水醇法提取而得。③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玉竹提取物A0.5,1,2g/kg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每次每只0.5mL,3次/d,连续注射4d。最后一次注射后8h,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20mg/kg的刀豆蛋白A0.5mL,制备免疫性肝损伤模型。④注射刀豆蛋白A8h后摘眼球取血低温保存,取肝待行光镜检查,以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取脾待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流式细胞术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检测按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谷丙转氨酶试剂盒说明进行。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昆明小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免疫性肝损伤病理改变。玉竹提取物A3个实验组小鼠肝损伤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的好于模型对照组。②玉竹提取物A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8,P<0.01),玉竹提取物A3个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低于模型对照组,尤以玉竹提取物A2g/kg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最明显(t=5.62,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③玉竹提取物A对T淋巴细胞转化增值的影响:刀豆蛋白A刺激体外培养的各组脾淋巴细胞,模型对照组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9.02,P<0.01),玉竹提取物A3个实验组的刺激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t=6.99~11.06,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④玉竹提取物A对脾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各组,CD4 T,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玉竹提取物A具有抑制肝细胞破坏及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②玉竹提取物A可以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玉竹提取物A发挥肝保护作用的一个机制可能就是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减少肝损伤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活化增殖的T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③在肝损伤的早期可能只是大量免疫细胞聚集于肝脏并且各种分泌及破坏功能增强,而非其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是近年来检测蛋白含量的一项新技术,它集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和流式细胞技术优点于一身。介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中应用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cytometricbeadarray,cytokine/protein”。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0-01/2006-02期间文章,检索词“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细胞因子/蛋白”。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②有关细胞因子或蛋白检测技术,限定时间为10年以内。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有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5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特点:能同时检测单一样本中的多个目的蛋白,检测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高通量、检测灵活并且范围宽;使得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范围从细胞抗原检测发展到细胞外蛋白或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②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目前,应用领域涉及眼部疾病、新生儿溶血症和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的诊断、监控;细胞信号中磷酸化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分析,以及肿瘤及药物的研发等多方面领域都有广泛性应用。结论: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检测、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微量、多重检测方面。  相似文献   
29.
玉竹提取物B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玉竹提取物B(EB-PAO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将其与不同浓度的EB-PAOA共育,观察细胞变化并绘制EB-PAOA对Hela细胞的生长曲线;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EB-PAOA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EB-PAOA抑制了Hela细胞的增殖,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EB-PAOA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玉竹提取物A(EA-PAOA)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观察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IL-2产生为指标。结果玉竹提取物A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IP(inhibitory percentage)以1μg/mL计量的抑制作用相对为高,达66.1%(P<0.01),对非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自然转化,小剂量没有抑制作用,但二者均呈量效关系;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诱导和去除Con-A及玉竹提取物A两种IL-2产生的抑制作用都以10μg/mL的计量为最高,IP分别达41.5%和26.9%,P均<0.01。结论玉竹提取物A对免疫功能起抑制作用,抑制IL-2的产生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