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肺癌心包转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心包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我院1960年1月-1994年2月收治的肺癌996例(复治病例除外),对其中伴心懈转移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腺癌30例,小细胞癌8例,鳞癌5例,3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征象就诊,经心包穿刺抽液找到腺癌细胞。经心包穿刺抽液、心包腔内注入抗癌经物治疗心包压塞8例,平均生存了234d。腺癌患者血浆、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本研究对我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SARS疑似病例行临床特征的分析 ,以探讨其早期诊断、治疗、病程变化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 5 8例SARS疑似病例早期诊断依据、跟踪指定医院中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和WHO诊断标准 ,并将确诊或疑似病例分为轻、中、重三型。 12例发热患者因普通胸部X线片不能确切判断 ,并行肺部CT检查确定炎症病变。治疗根据病情判断分层次给予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剂、甲泼尼龙、中药方剂、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结果 :5 8例疑似病例中最后确诊SARS 4 9例 ,确诊率 84 .5 %。轻型 :8例 (16 .3% ) ;中度型 :34例 (6 9.3% ) ;重型 :7例 (14 .2 % ) ,其中 2例 (4 % )转入指定专门医院后死亡。轻型患者入院后多无再发热 ,平均住院时间 8.6d ;中度型 :可反复发热数日 ,经抗病毒、抗菌药治疗 ,并多数给甲泼尼龙治疗 (92 % )出院时胸片暗影基本吸收 ,平均住院时间 2 1.3d ;重型SARS患者以高热、乏力为首发症状 ,胸片均可见双肺多处病变 ,进展迅速。病情恶化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平均住院时间≥ 30d。重型SARS患者体温动态观察多持续 2~ 3d ,用解热或激素均可退热 ,应用激素期间仍于 6~ 8d出现第二次发热 ,多数患者 12~ 1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实验以脂多糖(LPS)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动物的病理生理变化,探讨ARDS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21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致伤组(B组)和干预组(C组)。B组一次性静注脂多糖(剂量为720μg/kg)建立实验动物模型;C组除同等剂量脂多糖外,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剂量为4ml/kg)进行干预;A组静注同等容量0.9%NaCl注射液。不同时间点观察PaO_(2、)PaO_2/FiO_2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TREM-1)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B组致伤后PaO_(2、)PaO_2/FiO_2下降,湿/干重比增加,TREM-1及ICAM-1表达明显增加,光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显著增厚、炎细胞浸润;C组损伤明显轻于B组。结论:一次性静注LPS(720μg/kg)可复制兔ARDS动物模型,TREM-1和ICAM-1在模型动物损伤组中表达明显增加,复方苦参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穿刺( US-FNAC)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6例甲状腺结节的细胞学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恶性肿瘤的病变率为1.02%(8/196),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90%(20/22),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88%(106/128),穿刺不佳为13.03%(26/196)。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穿刺在甲状腺疾病的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5.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42岁 ,于 2 0 0 0年 5月初出现咳嗽、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症状 ,伴胸闷、气短 ,超声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 ,当地医院诊断结核性心包炎 ,予以抗结核治疗 ,间断抽取心包积液 2次 ,抽出心包积液 5 0 0ml,疗效不佳 ,且病情不断恶化 ,体重下降 15kg。 6月 6日转入我院后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 ,并且出现心包填塞症状 ,查体 :体温 37 4℃、血压 2 0 0 / 14 7kPa(15 0 / 110mmHg)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口唇轻度发绀 ,颈静脉充盈 ,左下肺叩诊实音 ,呼吸音消失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心律 12 0 /min ,…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56例Ⅳ期肺癌伴肺部感染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228株,其中G-菌113株(49.56%),以铜绿假单孢菌占首位(18.86%),其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G+菌47株(20.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10.09%),其次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菌株68株(29.8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4.04%)。G-菌主要对头孢他啶、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敏感,G+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真菌主要对氟康唑敏感。结论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主要以G-菌为主,常伴有真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损伤性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后肺组织炎症反应指标及病理改变.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ET所致的兔ALI可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ET致伤组(B组)、ET致伤 FDP干预组(C组),每组8只.A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B、C组经静脉一次性注射ET复制兔ALI模型,C组在ET致伤后静注FDP作干预.6h后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白介素13(IL-13)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肺组织LPO和TXB2含量显著增高(P<0.05, 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α和IL-13含量则无明显变化.C组LPO含量和SOD活性较A组无显著变化,而TXB2、6-keto-PGF1α和IL-13含量则较A组显著增加(P<0.01).光、电镜下观察,A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B组病理损害明显,C组损伤较轻.结论 ALI过程中,氧化损伤、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和保护性细胞因子分泌不足是导致肺组织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FDP可抑制氧化损伤, 改善TXB2/6-keto-PGF1α平衡并促进保护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在ET致兔ALI的过程中对肺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浅谈医院人力成本的使用及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建新  艾来提 《新疆医学》2004,34(2):144-145
在医院的各项成本管理中,人力成本是第一成本。尤其是在面临“入世”后国内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对医院人力成本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更显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79.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心内膜炎常继发于金葡菌败血症.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发生于青壮年静脉毒瘾者的金葡菌心内膜炎增多,心脏体征常被全身严重感染症状所掩盖,故临床上易被忽视,而延误早期诊断与治疗.现将我院1978~1997年收治的19例(其中14例为静脉毒瘾者金葡菌感染右侧心内膜炎)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0.
目的:考察自体骨膜吸附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的活性陶瓷肌内植入生物力学和成骨活性,为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自体骨膜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植入21只狗的肌肉,与未包裹骨膜和同样材料肌内植入和骨内植入作对照,进行生物力学测定,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程度虽不如骨内植入者,但远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3月和6月时巳接近或达到正常骨水平;X线衍射结果,实验组TCP的峰值下降明显快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组,6月时X线转靶谱图和红外光谱图己接近正常骨的谱图。组织学观察也证实实验组试样的成骨速度和质量显著的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结论:活体骨膜可为多孔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激活和提高材料的成骨活性,有利于骨诱导和新骨形成,促进骨的修复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