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9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本文主要综述了右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等内容。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后的电生理改变及不同手术终点与复发率的关系。 方法:本组56 例AVNRT患者慢径消融前、后作各项电生理参数测定,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结果:38 例慢径消失者(A组)无一例复发,残存慢径12 例(B组)有一例复发(8.33% ),残存慢径有1~2 个心房回波者6例(C组)有2例复发(33.3% )。53 例无复发者消融前后的房室束最大值(A-Hm ax )分别为(280±27)和(196±56)m s(P<0.01),快径不应期分别为(330±44)和(287±31)m s(P< 0.01)。而3 例复发者消融前、后的A-Hm ax分别为(287±31)和(262±38)m s(P> 0.05),快径不应期分别为(324±38)和(313±28)m s(P> 0.05)。 结论:AVNRT的复发与慢径残存和A-Hm ax 及快径不应期无明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时心内电图的形态与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关系。 方法:对36 例AAI起搏时记录的心内电图的A 波形态、振幅、A-V段上抬幅度进行详细测定,并与起搏阈值、心肌阻抗等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A波形态、振幅与起搏阈值、心肌阻抗均无显著相关(P> 0.05),而A-V 段上抬的幅度与起搏阈值呈明显负相关(r= - 0.548 6, P< 0.05)。A-V段高抬组的起搏阈值(0.68±0.17)V,显著低于A-V段低抬组的(1.1±0.24)V (P< 0.01)。 结论:心内电图A-V段上抬的足够幅度(> 0.3 m V)可作为AAI起搏时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对避免电极脱位、保证较低的起搏阈值水平均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用VDD心脏起搏治疗1 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并观察其临床及血流动力学效果。 方法:常规方法植入VDD型心脏起搏系统,设置房室起搏间期120 m s,心房感知0.15 m V,起搏前后进行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血液动力学对比观察。 结果:术后房室同步起搏率为100%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6.8 kPa(51.4m m Hg)降至2.813 kPa(21.1 m m Hg),二尖瓣前移现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再出现晕厥。 结论:VDD起搏植入简便、房室同步功能稳定,对HOCM 患者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40 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标测到理想的慢径路靶点后,从小功率(10~15 W)、短时间(5~10 s)放电开始,如出现交界区早搏或交界区心律,逐渐增加放电功率(20~25 W)和持续时间(30~60 s),并密切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的迹象和先兆。 结果:临床治愈率97.5% ,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分析电子束CT(EBCT)定性、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BCT行冠脉钙化检测2016例受试,按性别、年龄、临床分组,采用心电触发的单层体积扫描,层厚3mm,速度50ms/层,CAC定义为CT值≥+130HU、面积≥1mm^2。分别计算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临床各组的CAC检出率。结果:CAC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在50-和60-岁年龄组间上升幅度达13%,各冠脉分支的CAC检测也存在同样规律;不同临床症状组冠心病、可疑冠心病两组检出率均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EBCT检测CAC简易易行,对于临床说明冠状动脉疾病(CAC)与非CAD人群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27.
病人的心电和压力信号监测是介入性心血管手术最重要的技术要求之一。手术期间对病人各参数的持续监测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并且介入性心血管手术必须在X光机的协助下操作而完成的。为了在手术过程中对医生实行必要的X射线防护,应将介入操作区和监测区分开,这就要求监测系统必须具有双监视器或更多监视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29.
《医学研究生学报》就研究生培养和成长的问题向我约稿,回想研究生培养制度已恢复35年,关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成长问题心中话题颇多,同事同行们也经常谈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纵横交织,因果难分。30多年来,自己做过研  相似文献   
30.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反应性高血糖即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induced hyperglycemia,SHG).ST段抬高AMI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可高达50%[1],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给予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高达65%[2].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时应激高血糖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3],同时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入院时血糖在( 140~180) mg/dL均可以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因而,及时准确认识AMI伴有的应激高血糖并有效干预,对于改善AMI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