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瓣膜置换术后部分心肌切开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主因间断头晕、乏力、视物模糊1个月余,于2005年6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30余年,心房纤颤病史20年.1997年在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2002年在外院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自首次手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入院心电图示: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48次/min.24 h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心率36~71次/min,最长R-R间期2.8 s(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瓣膜置换术后,人工机械瓣膜功能良好,左右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70.2%.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 ,2岁。因鼻根部瘘管反复感染 2年 ,于 2 0 0 0年 1 1月 8日入院。检查可见鼻尖约 0 .2cm大小瘘管 ,鼻根部约 1 .2cm× 0 .8cm大小炎性肉芽 ,诊断为先天性鼻背中线皮样囊肿伴瘘管。 1 1月 1 0日在全麻下行外鼻瘘管切除加外鼻整形术。术中见瘘管自鼻尖经皮下、鼻根进入鼻骨并形成骨性瘘道约 0 .5cm× 0 .4cm ,深约 2 .0cm ,与鼻顶、筛窦相通。病灶切除后 ,鼻根部形成约 2cm× 1cm大小缺损 ,即行鼻眉部滑行皮瓣修复。沿缺损创缘自上方眉间平行切口 ,双眉弓内侧与鼻根间行 1 .0cm× 1 .2cm× 0 .8cm三角形皮肤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SA、CT和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灌注CT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病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资料,均进行了CT平扫、多期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DSA检查,其中,56例还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的门静脉灌注CT成像(P(1TAP)检查,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灰度密度(K值),观察肝转移瘤血液供应来源.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SA表现: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K值峰值平均为(67±12)%,肿瘤边缘K值峰值平均为(76±15)%,正常肝实质K值峰值平均为(51±10)%.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K值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PCTAP扫描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变化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结论 肝动脉是肝转移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门静脉几乎不参与肝转移瘤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 36.9℃,P 82 次/min,R 20次/min,BP 113/83 mmHg(1 mmHg=0.1333 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眦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扪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突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无异常发现.入院后1周在全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腔粘膜炎性增厚,无癌肿发现.窦腔骨壁完整,无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5.
大黄和黄芪配伍对大鼠减重增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黄黄芪配伍的增力减重作用。方法:胃饲不同比例的大黄、黄芪混合水煎剂,观察对大鼠体重、摄食量、游泳时间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肪酶(甘油三酯水解酶)、肌糖原和粪便总脂的影响。结果:混合水煎剂中所含黄芪的比例越高,游泳时间越长。体重和摄食量的减少与混合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经。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因醇和粪便总脂各组间无差异。大黄:黄芪为1:1时,其脂肪酶活性、肌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53%和3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大鼠摄食量的下降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游泳时间的延长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黄芪的含量成正性关系。当大黄与黄芪按1:1混合时,增力减重作用效果最好。同时,大黄、黄芪配伍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能力,促进脂肪的动用,并降低肌糖原的利用率,但不影响脂肪代谢和小肠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36.9℃,P82次/min,R20次/min,BP113/83mmHg(1mmHg=0.1333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毗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们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实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对DSA图像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极致地发挥DSA机器本身的性能,以确保微小病变、微小血管等清楚显示,为介入医师提供优质的图像,降低患者造影剂使用量,减少医师和患者不必要的辐射等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肝门部肝癌18例,胆管癌16例,胆囊癌累及胆总管3例,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16例,胰腺癌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结果20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2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2枚金属内支架;15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29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1例右侧胆管放置支架,左侧放置内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2例,其中胆管出血致出血性休克1例;感染4例,2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5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电解质紊乱1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8例;引流管阻塞2例;支架置入后早期发生再狭窄1例。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正确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肺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诊断的 4 4例LCH的临床资料。结果  4 4例LCH中肺受累 14例 (占 33% ) ,其中小儿10例 ,占小儿LCH发病的 31% ;成人 4例 ,占成人LCH发病的 33%。无呼吸道症状 5例 ,咳嗽、咳痰8例 ,其中伴气促 2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间质损害 ,表现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蜂窝状、网点状、小结节状改变等 ,亦可见肺气肿、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小儿合并支气管肺炎 6例 ,曾误诊为原发病 4例 ,其中 2岁以下 5例 ,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2例 ,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误为肺结核 2例及乳糜胸 1例。化疗后 ,症状及肺部病变可明显改善。结论 肺是LCH常累及脏器 ,有影像学改变不一定出现呼吸道症状 ,尤其 2岁以下小儿易合并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LCH肺损害无临床特异性而易误诊 ,胸部CT有利于早期发现肺损害病变。及时诊断、化疗 ,可使肺病变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剂对肝癌介入患者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肝癌病人53例,随机分为76%复方泛影葡胺组(30例)和碘普罗胺组(23例),分别做体内、体外实验。体内检查在肝动脉造影前、后分别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送检测全血黏度;体外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分成2份,1份加入按体重比例计算的对比剂;1份对照标本,同时送检测全血黏度。结果体内实验:2种对比剂动脉造影术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下降,泛影葡胺组下降明显(P<0.05);体外实验:2种对比剂加入静脉血标本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均下降,复方泛影葡胺对高切血黏度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血液黏度正常、增高的肝癌患者或伴有肝硬化、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病人可以安全应用此2种对比剂;对于血液黏度降低或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尽量减少对比剂剂量,建议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