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来IDD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及日常生活。建立一种可靠的IDD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实验载体[1]。本次研究主要对近年来如大鼠、兔、狗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造方法及最新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老年人髋、膝骨关节病和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渐增高,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骨关节病和股骨颈骨折已十分成熟,但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溶解是目前骨科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假体周围骨溶解主要生物学原因为磨损颗粒引发的由巨噬细胞介导的破骨细胞骨吸收,而阿仑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那么阿仑膦酸钠能否降低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破骨细胞性骨溶解、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尚有待于研究.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探讨阿仑膦酸钠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环节.  相似文献   
23.
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是指腰椎问盘突出症(LDH)患者未经手术治疗、化学融核、经皮穿刺髓核切吸、椎间盘镜髓核切除等治疗而发生的突出髓核(PNP)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这是Guinto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随访时通过CT观察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风险评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抗凝策略.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进行分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记录每组中分别于术前12 h开始及术后12 h开始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患者术中出血量、48 h切口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①Caprini评分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prini评分极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升高,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Caprini评分高危患者围手术期抗凝可采用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而Caprini评分极高危患者可予术前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术前可以参考Caprini风险评估来决定围手术期抗凝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共13足),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岁。均为高处坠落伤。比较手术前后B觟hler角(B角)、Gissane角(G角)以及跟骨长、宽、高的复位情况,术后参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提出AOFAS后踝和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B觟hler角由术前的(18.82±5.11)°提高至术后的(26.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00);Gissane角由术前的(111.07±15.36)°提高至术后的(124.56±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1);跟骨的长、宽、高度术前分别为(69.82±5.95),(42.07±3.68),(41.20±3.90)mm,术后(72.61±5.46),(39.10±4.02),(44.03±3.3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OFAS总分为88.2±5.9,其中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有效重建距下关节面,但应避免选择外侧壁严重粉碎,长、宽、高度及内外翻明显改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PELD)与经椎板间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L)的疗效并针对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探讨其分型方法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例,UBE组16例、PELD组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既往腰椎手术史、双下肢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指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依据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方法对其分型。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45个月。PELD组术后并发股神经损伤1例,1个月后完全恢复,UBE组术后第22个月复发1例,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半夏厚朴汤对腰椎管狭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宣教以及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7%、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厚朴汤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14例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手术时间50~100(68.4±11.6)min。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1例出现腰痛不适,予卧床、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5.0±2.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3/14。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 初步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失败风险评估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4 月至2011年4 月, 四家医院收治的267 例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激素史、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分型等因素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性。通过手术风险评估表评分, 将患者分为手术失败低危风险组、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 比较各组内固定术后失败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67例患者中42 例患者治疗失败。患者高龄、糖尿病、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等危险因素与内固定失败相关, 而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烟酒史、激素应用史等因素与内固定失败无关。糖尿病史、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稳定性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OR 分别为3.76, 2.37 和2.74, 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主要集中在中、高危风险组。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以及糖尿病均为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对低危风险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以首选内固定治疗, 而对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患者建议谨慎选择内固定治疗, 对高龄、高危风险组患者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