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神经学     
一、重症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症是神经肌结合部突触后膜抗(?)硷性乙酰胆硷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85%的患者Ach—R抗体阳性,多数病人抗体价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由于应用大剂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抗体价减低。但少数重症全身型者,其抗体值仍在正常范围,也有应用血浆交换疗法有效的病例。这说明抗体价并不一定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对Ach—R抗体的作用、抗原的多样性等问题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32.
本期刊登10篇文章。现选其主要文章介绍如下:一、进行性核上性瘫1例剖检报告54岁男性,以左手笨拙发病。病史5年,到中期出现了小脑性辨距不良、协同失调、睁眼失用、肌强刚、肌力低下、病理反射,且均在左侧。病理检查之特异改变是,小脑齿状核神经细胞脱失,且左侧比右侧明显,其它部位左右没有明显差别。本例临床症状之左右差别说明,很有必要在小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广泛连续切片进行研究。在延髓的副橄榄核出现饲肥性星形细胞增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癫痫发作后大鼠脑组织中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情况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干预性作用.方法采用LiCL-Pilocarpin致痫的Wister大鼠模型,通过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Fas的表达、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癫痫后1hFas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1周.Fas的高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分布一致.NGF组Fas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均较致痫组有显著的减少(P<0.01).结论癫痫发作可引起Fas表达和细胞凋亡增加.NGF有抑制Fas表达和细胞凋亡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荧光免疫试验的方法,对脑出血,颅内肿瘤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请中进行抗脑抗体的对照研究,其结果为:在补体结合试验中,精神分裂症组的抗脑抗体滴度最高;颅内肿瘤组次之;脑出血组则居第三泣,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滴度最低,若以抗体滴度1:32倍为异常,则异常率分别为:精神分裂症患者87%,颅内肿瘤患者71%,脑出血息者6.6%,而正常人均为阴性。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l).同时采用间接荧光免疫的方法,其结果为lgG阳性,而IgA、lgM均为阴性。研究结果表明抗脑抗体力lgG。  相似文献   
35.
儿童EB病毒脑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脑炎的临床特征 ,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EBV外壳抗原抗体 (VCA IgM ) ,对 2 4例脑脊液EBVCA IgM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为急性发病 ,1例为慢性起病。发热 2 4例 (10 0 % ) ;头痛、呕吐 10例 (42 % ) ;惊厥 10例(42 % ) ;意识障碍 16例 (6 7% ) ,其中昏迷 6例 ;惊厥 10例 ,伴精神症状 2例 ;脊髓炎 2例 ,颅神经损害 3例 ;呼吸衰竭 1例 ,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例。脑CT/MRI检查 :15例检查者 13例异常 ;脑脊液EBVCA IgM均阳性 ,血清VCA IgM 15例阳性。经 6个月至 1年随访 ,完全康复 2 1例 ,3例遗留后遗症 :1例左下肢活动障碍 ,2例轻度的智力低下并有癫疒间 发作。结论 EBV脑炎临床表现多样 ,多为急性起病 ,少数呈慢性活动性损害。伴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者很少见。脑脊液EBVCA IgM阳性为主要确诊依据。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少数病情严重 ,可遗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36.
头痛     
头痛本是一个自觉症状,很少有客观的体征,如果对头痛产生的机制或病理生理有充分了解,即使用较少的时间问诊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仅对慢性头痛中的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的治疗、镇痛药的应用,并依据病理生理所进行的药物选择要点概述如下。一、头痛产生的机制对头痛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头部哪些部位或组织能引起疼痛。关于头痛起源,即头部的疼痛感受部位,Roy和Walff进行过详细研究,其要点如表1。  相似文献   
37.
卒中单元:离临床还有多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脑卒中以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经济支出高,日益成为严重的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球每年卒中死亡 440万,占全球死亡 9%。生存病人数目占全球人口 1%,其中>50%有不同程度残疾。美国卒中相关支出每年 300~409亿美元,我国每年也有数百亿人民币。卒中单元(strokeunit,SU)概念提出和围绕其展开的实践和探索有 50年历史,经过临床观察、经验积累、相关学科发展和渗透、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兴起和应用,SU作为卒中管理中一新的模式、流程、理念或途径,取得长足发展。最近 23个随机对照研究 (5 000病…  相似文献   
38.
李绍英 《山西中医》1989,5(5):32-33,50
本文采用脉象仪和超声心动图观测了冠心病弱脉者的脉图参数和左心室舒缩功能,并与冠心病弦脉者和正常人平脉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冠心病弱脉者的脉图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主要特征为:①脉图波幅降低;②脉图面积减小;③主波上1/3处宽度增大;④每搏工作量减小。左心室舒缩功能的测定揭示,冠心病弱脉者存在着明显的左心室舒缩功能的障碍,提示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减退,导致心输出量的降低是产生弱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为了阐明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能否引起家兔体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该物质对血浆脂蛋白LDL(PlasmaLowDensityLipoprotein)脂质生化学和其分子超微结构的影响。分以下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LDL(N-LDL)组以及脂质过氧化LDL(OX-LDL)组,用一定量的上述液体分别注射各自的家兔耳静脉内,每日1次,共5周。发现N-LDL组与对照组,血浆中LPO和ApoB的含量以及血浆LDL分子颗粒和脑动脉超微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而OX-LDL组不仅血浆中LPO和ApoB含量经周逐渐增加,血浆LDL分子颗粒也逐渐增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很明显。说明OX-LDL是引起体内脑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0.
脑血管病急性期纤溶活性动态图和α_2-巨球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0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了纤溶活性动态图测定并对其中30例观测了血清α_2-巨球蛋白含量。结果:脑出血凝固时间明显延长(P<0.01),脑出血、脑血栓凝固程度明显升高(P<0.01)。出血性脑血管病纤溶活性动态图动态变化基本一致。丘脑出血血凝固程度高于其它部位脑出血(P<0.01)。脑出血量与纤溶活性动态图凝固时间、凝固程度和纤溶时间三参数无相关性。纤溶时间与α_2-巨球蛋白呈正相关(P<0.01)。并从血液凝固、纤溶系统方面讨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机理及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