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9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3例,其中VCI 32例作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脑电超慢涨落(EFG)分析仪测定S1γ-氨基丁酸(GABA)、S2谷氨酸(GLU)、S3乙酰胆碱受体(AChR)、S4 5-羟色胺(5-HT)、S5乙酰胆碱(ACh)、S7去甲肾上腺素(NE)、S11多巴胺(DA)等脑神经递质的活动。结果:观察组GLU、5-HT和ACh的活动存在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BA、AChR、NE及DA的活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5),与GLU水平(r=0.271)、5-HT水平(r=0.090)不相关(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活动异常可能参与了VCI发病过程,EFG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VCI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头颅MRI特点。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VCIND组15例、认知功能正常脑血管病组(CVD组)15例、对照组15例。3组均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及头颅MRI检查,比较3组血管性脑损伤情况。结果:VCIND组额区、顶枕区、基底节、左侧、右侧的ARWMC总分显著高于CVD组和对照组(P<0.05);颞区和幕下ARWMC总分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VCIND组和CVD组梗死灶数目、大小、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脑白质损伤是VCIN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近、远段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1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I)证实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者组)和80例无颈内动脉病变患者(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近段的颈总动脉血流波形异常,表现为收缩峰尖窄、舒张期血流速明显减低或消失或舒张早期血流逆转;与对照组比较血流速度减低,搏动指数明显增高(P<0.01).远段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波形异常,表现为收缩峰圆钝、舒张期血流速增高;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CD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近、远段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确定诊断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4.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与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41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后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结果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27例。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推测其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重视检测可能存在的颅内脑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5.
正外伤性颅内动脉瘤非常少见,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导致单一外展神经麻痹国内未见报道。这类疾病容易误诊、漏诊,而且病情凶险,一旦破裂常出现鼻腔大出血或颅内出血,死亡率高。现报道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导致外展神经麻痹病例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方法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作间歇期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进行听觉P300检测,分别比较检测结果,并对偏头痛组患者治疗后予复查。结果偏头痛组患者P300的N2波峰一基线波幅(P-BAmp)及P3的峰.峰Amp(P.PAm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潜伏期(PL)无改变(P〉O.05);偏头痛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组患者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300检测是分析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手段,而这种轻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将不能随着治疗后疼痛的缓解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VCI)患者执行功能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患者58例,分为MVCI组21例、脑血管病无认知障碍组(CVD组)15侧、对照组22例。测查各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视觉空间功能及头颅MRI。结果 MVCI组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较CVD组明显下降(P<0.01)。MVCI组画钟测验、画图、语言、连线A和B、Stroop字和色、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总分和单词回忆分项的Z值低于对照组的1.5个标准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语言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Stroop字和色、ADAS-cog单词辨认成绩Z值低于对照组的1~1.5标准差。而CVD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CI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异常。MVCI诊断标准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Willis环动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Willis环动脉变异的价值。方法152例无脑血管病患者,在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的血流速度。结果30%患者的前交通动脉和两侧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构成一个血流动力学完整的Willis环;95%患者的Willis环前部动脉开放,另3%前交通动脉及2%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缺如导致Willis环前部动脉不开放;44%Willis环后部动脉发育异常,阻碍了侧支血流从基底动脉到颈内动脉.其中36%后交通动脉缺如.8%大脑后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检测Willis环动脉变异既安全又方便,其检出率与解剖学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