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采用[γ-32P]-ATP掺入法、改良Boyden′s chamber法和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前后VSMC胞浆内PTK活性的变化,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1)AngⅡ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VSMC内胞浆PTK激活;(2)AngⅡ刺激后,VSMC粘着斑表达增强,肌动蛋白丝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3)AngⅡ刺激后VSMC发生迁移;(4)AT1R拮抗剂CV-11974可显著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显著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粘着斑和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参与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调控;由于完全抑制PTK活性尚不能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跨膜迁移,因此VSMCs迁移的调控可能还有其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  相似文献   
92.
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景涛 《重庆医学》2004,33(12):1794-1795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997~1999年手术切除的50例肺癌病人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其中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24例,光镜下行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细胞的计数.结果肺门淋巴结转移组的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结论肺癌中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方法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绵羊肝脏中收集原头节;从感染长爪沙鼠腹腔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加入预先接种人肝癌细胞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 mm囊泡。实验分氯舒隆组(实验组)、奥硝唑组(实验组)、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和0.2%二甲基亚砜(DMSO)组(溶剂对照组)。每种药物设2个平行孔,终浓度均为40μmol/L,重复2次。每孔加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00个或多房棘球蚴囊泡25~35个。药物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用台盼蓝染色,计算原头节存活率,组间存活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药物处理多房棘球蚴囊泡36 h和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囊泡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间酶活性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结果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于原头节后,原头节颜色变深、钙颗粒减少、头钩脱落、头节外翻并伸长,0.2%DMSO对原头节形态无影响。氯舒隆、臭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79%、70%、56%、42%、33%、16%、15%,86%、67%、63%、48%、32%、28%、21%和85%、71%、45%、36%、21%、15%、8%;0.2%DMSO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00%。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存活率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3、130.58、170.37,P0.05)。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后,多房棘球蚴囊泡均塌陷、皱缩,0.2%DMSO对多房棘球蚴囊泡形态无影响。作用36 h后氯舒隆、奥硝唑、阿苯达唑和0.2% DMSO组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吸光度(A405)值分别为0.196±0.030、0.186±0.004、0.244±0.049和0.131±0.020,作用120 h后分别为0.431±0.006、0.271±0.004、0.423±0.007和0.116±0.004。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与0.2%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6、0.004、0.007,P0.05)。结论氯舒隆和奥硝唑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是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相似文献   
94.
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gax基因表达增强后VSMC迁移的变化.方法以携带大鼠gax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AdCMV-gax)常规转染VSMC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gax基因表达的变化,Boyden's小室观察gax基因表达增强对VSMC迁移的影响.结果①AdCMV-gax转染前,PDGF-BB下调Gax蛋白的表达,接近正常生理浓度的PDGF-BB(2 ng/ml)即可使VSMC的Gax蛋白表达率由36.42%显著降低至22.83%(P<0.05),随着PDGF-BB浓度的升高,gax基因表达下降程度更加显著;AdCMV-gax转染后,无论有无PDGF-BB刺激,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均比转染前显著增高.②AdCMV-gax转染使VSMC表达gax增强后,VSMC迁移数较未转染组显著减少.结论增强gax基因表达,可抑制由有丝分裂原刺激所引起的VSMC迁移.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比观察青蒿琥酯(Art)和阿苯达唑(A lb)治疗继发性棘球蚴病后,小鼠的免疫转归及肝功能变化。方法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变化;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的改变来观察Art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MAO和GPT的含量来观察Art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各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鼠血清IL-2、IL-4及IgE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各用药组肝脏组织中MAO及GPT均下降(P<0.01),两Art组和联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A lb组与其它各用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其肝脏组织中MAO与GP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提高继发性棘球蚴病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并且能显著改善阿苯达唑对小鼠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6.
用单克隆抗体对泡球蚴角皮层起源的免疫组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和泡球蚴包囊角皮层的发生源一直是有争议的。虽然大多数的观点倾向于包囊生发层产生学说,但是到目前仍然缺乏结论性的证据。在本实验中,我们首次通过使用特异性抗泡球蚴包囊角皮层单克隆抗体,对泡球蚴包囊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泡球蚴包囊角皮层极有可能是由包囊生发层产生而来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WarthinStarry(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的病理分型并进行分组;用WS银染色法结合Grams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HP的感染状况,比较两种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结果。结果WS银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5.5%,Grams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7.7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HP感染中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别,Grams染色可用于胃组织石蜡切片中HP感染的检查。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围绝经期乳痛症的疗效。方法300例乳痛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例,疗程均为3月,分别给予精神治疗、药物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精神治疗组有效率71%,药物治疗组有效率74%,综合治疗组有效率100%。综合治疗组与精神、药物组有效率比较均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围绝经期乳痛症效果较单用药物或单纯心理疏导好,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组合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9.
苗莉  何国祥  景涛  刘建平  蒋清安  江明宏 《重庆医学》2007,36(13):1278-1279,1282,F0002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直接接触培养后向血管成分细胞的分化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MSCs(DAPI标记)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培养后,用平滑肌细胞抗体SM-α-actin、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并用透射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改变,检测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MS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5d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胞核蓝染的MSCs与抗SM-α-actin、抗calponin (绿色)的双标细胞出现;而单独培养的MSCs抗SM-α-actin阳性,抗calponin为阴性.并且混合培养后的MSCs电镜下可见肌丝状结构.结论 血管平滑肌细胞直接接触可以诱导MSCs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3个月后进行骨密度的检测及卵巢、肾上腺形态学光镜观察.[结果]电针组能明显提高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部分改善卵巢、肾上腺组织形态,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抗因糖皮质激素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