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91.
郑州市人体旋毛虫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在郑州市首次发现了人体旋毛虫病2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1.1 例1:男,30岁,因全身肌痛20d于1991年12月23日就诊。患者25d前轻度腹泻,腹泻后5d开始发热(T38~40℃),全身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ELA) 17 00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 000蛋白组分,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虫抗原(ELA)为对照.结果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17 000组分和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 d,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 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8份旋毛虫病患者血清,17 000抗原的阳性率为95.8%, PELA和ELA的阳性率均为100%,3种抗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 000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反应,而PELA和ELA均与肺吸虫病、鞭虫病患者血清有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LA和ELA相比,PELA 17 000组分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蒿甲醚(Art)对日本血吸虫血红蛋白酶(Hem)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Hem,将Hem与人血红蛋白(Hgb)于37℃共同孵育2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280 nm),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和色谱扫描仪(600 nm)分析Hem对人Hgb的降解作用及在有Art存在的条件下,Art对日本血吸虫Hem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酸性pH条件下,血吸虫的Hem能降解人的Hgb,而Art抑制Hem对人Hgb的降解,当含有Hem的提取物(0.5 g·L~(-1))分别与0.14,1.4和14 mmol·L~(-1)的Art在37℃预先孵育10 min后,Hem的活性被抑制30.2%,39.8%和45.0%.结论:Art对日本血吸虫的Hem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日本血吸虫多价分子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纯化出的28kD、31/32kD人97kD蛋白混合组成多价分子疫苗免疫小鼠,再行攻击感染,观察其保护性免疫力。结果:疫苗加佐剂组,成虫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及肠壁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0.3%、72.0%和8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虫卵肉芽肿较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轻,虫卵肉芽肿周长及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此多价分子疫苗,具有较高的减虫率、减卵率及抑制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本文应用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检测旋毛虫实验感染的家兔及大白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84.62%(11/13),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45份,抗体阳性率为91.11%(41/45),且与丝虫、肝吸虫、囊虫及正常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只有1例肺吸虫病人呈现假阳性反应。此外,旋毛虫病人经丙硫咪唑治疗后可提高旋毛虫抗体的检出率。该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可在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97.
DNA序列分析在吸虫种株基因差异研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寄生虫学种、株基因差异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核糖体、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技术在吸虫种、株基因差异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8.
<正> 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近年来在河南省一些地区的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趋势,临床上有时不易与湿疹等皮肤病相鉴别,且传统的刮皮涂片法时有漏诊。  相似文献   
99.
林场常用化肥和农药模拟杀螺效果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刘书耀,裴全福,李雍龙仙桃市血吸虫病防治所严惠新,易圣,刘大刚湖北省仙桃市刘家烷林场原为汉江分洪区,1956年首次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为充分利用可耕地,1982年筑埂为烷,...  相似文献   
100.
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方法 用LPS或LPS+IFN-γ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产生NO;加入机械断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测定48 h内童虫的死亡率。为进一步证实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L-NNA(Nω-nitro-L-arginine)抑制NO的产生,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观察童虫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LPS或LPS+IFN-γ均能有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2.0×10~5细胞产生的NO浓度分别为(109.96±3.70)μmol/L和(113.50±7.38)μmol/L,其相应的杀虫率分别达91.07%±2.92%和96.86%±2.36%。加入2 mmol/L的L-NNA后,巨噬细胞的NO产量明显降低,其杀虫率也相应减低。 结论 巨噬细胞诱生的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