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的损伤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12例以胸腰椎骨折为主的多发伤中4例合并膈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胸腰椎骨折合并膈疝的发生率为0.65%,4例中有2例漏诊。结论(1)暴力致腹压骤升是形成膈疝的主要原因;(2)因创伤严重,膈疝症状易被掩盖,早期的胸腹部损伤症状是膈疝漏诊的主要原因;(3)对合并难以解释的胸腰椎骨折要及时行胸腹腔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STB)患者血清代谢特征, 筛选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确诊的25例STB患者作为实验组, 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两组血清中的代谢物, 结合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STB患者血清中主要的差异代谢物, 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共检测到4 755种代谢物, 实验组血清中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共有570种, 其中343种上调, 227种下调。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 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卟啉代谢、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磷脂酰胆碱(O-13:0/O-1: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11Z)/0∶0)]、Palmitoleoyl-ethanolamine在实验组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493.170比123.463, t=-6.390, P<0.01;239.196比14.708, t=-11.019, P<0.01...  相似文献   
64.
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中,前方入路可以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传统的前路手术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疗效肯定,但手术切口长、创伤大。近年来,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作者复习文献,通过探讨改良小切口前路手术、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内镜辅助下手术、通道下侧方椎间融合术等各种手术的最佳适应证,就微创技术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综述,相信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测定在脊椎骨质破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CA125水平的椎体骨质破坏患者49例,对CA125水平在脊柱结核与非脊柱结核患者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脊柱结核患者中CA125水平升高7例,脊柱结核与骨质破坏待查组之间CA12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与椎体转移瘤及椎体转移瘤与骨质破坏待查组之间CA125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水平测定在辅助诊断脊柱结核骨质破坏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指导早期下地从而早日康复.方法 回顾73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损伤类型及程度、手术和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14个月,15例术后出现腰部酸胀及疼痛,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损伤及手术等情况,更取决于医生的指导及患者的依从性,加强医患沟通不仅能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更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2015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 后路病椎间手术组和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病变椎体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30(平均22)个月。后路病椎间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短于或小于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 术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两组术后6个月ESR和CRP 均降至正常范围,组内术前与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ESR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末 次随访的ESR和CR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ESR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和末次随访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1),组间术后、末次随访的Cobb角之间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率、角度丢失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病椎间手术组和前后路 联合病椎间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率和术后1年的植骨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病椎间手术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术组(P<0.01)。结论:后路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的临 床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8.
 随着脊柱外科基础研究及其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术式日臻成熟[1-3]。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已成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常规手术[4]。每位脊柱结核患者的完整手术计划应全部或部分包含这五种手术方法。该系列手术方法不仅凸显了治愈病灶这一脊柱结核治疗的根本目的,同时是也体现了脊柱稳定性重建与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目的[5-7]。
由于这五种方法均可分别经前路或后路进行,故将其与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目前临床通用的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等三种术式。绝大多数脊柱结核的病灶位于脊柱的前、中柱,因而,从前路进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从后路进行畸形矫正、器械内固定是脊柱结核手术程序中最符合逻辑、疗效最佳的选择。以此观点出发,后前路手术是脊柱结核手术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需要两个切口、两次手术,创伤较大,故尚有单纯前路、单纯后路的手术方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9.
杨宗强  唐静  施建党  牛宁奎  朱禧  丁惠强 《骨科》2018,9(6):451-457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的19例胸腰椎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脊柱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Cobb角矫正至11.4°±4.4°(5°~20°);末次随访时为11.8°±4.7°(6°~20°),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为(2.3±1.1)分(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5±1.3)分(1~5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侧位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的距离均为(9.0±4.2) mm,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Frankel B级2例,1例恢复到C级、1例恢复到D级;术前Frankel C级5例,4例恢复到E级、1例恢复到D级;术前Frankel D级12例,9例恢复到E级、3例仍为D级。后凸畸形及局部后背疼痛已明显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及病情恶化情况。所有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及钛网松动和脱出现象。结论 后路全脊柱截骨术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因畸形严重、手术难度高仍伴有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并观察病椎间或超病椎间固定时相邻节段(未施行融合术)自发融合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儿童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2±0.6岁(7~1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破坏及后凸畸形;21例有脓肿形成;8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手术方法为后路病椎间或超病椎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椎间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病椎间髂骨支撑植骨融合。病椎间固定(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17例,超病椎间固定6例,术后均行超短程化疗。对患者后凸角、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Frankel分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43±23.40个月(36~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前中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26±0.81个月。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2±5)%,末次随访丢失1.29°±0.85°;病变共累及28个节段,固定融合28个节段,末次随访共30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2个节段。超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7±6)%,末次随访丢失1.00°±1.10°;病变共累及10个节段,固定22个节段,手术融合10个节段,末次随访共25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15个节段。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疗效优良,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采用病椎间固定可以减少未施行融合的相邻节段自发融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