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方法。通常手术中要用克氏针固定髋臼、植骨片及骨盆。但克氏针易影响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易刺激皮肤和股外侧皮神经,且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本文对髋臼发育不良28例改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2例男性,26例女性,平均  相似文献   
42.
在实验性腰椎骨折模型中,经过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动态生物力学实验观察,结果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拥有相同的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3.
骨折愈合中可吸收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5只大鼠股骨下端骨折模型中,运用可吸收固定物(SR-PGA)进行髓内固定,于固定后4、6、8、12、24周取骨折愈合区骨痂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在超微结构中,作者发现可吸收固定物降解颗粒呈方形或棱形,排列与有胶原纤维纵轴方向平行趋向;机体对降解颗粒反应始终存在,尤其24周时仍可见吞噬细胞和其死亡的形态结构。结合骨折愈合理论作者认为在皮质骨、粉碎骨折及影响血供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可吸收固定物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44.
基因敲除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基因敲除是利用同源重组原理使特定的靶基因失活进而实现在其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分析靶基因功能的方法。骨质疏松是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世界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基因敲除原理及该技术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3 d内的SD大鼠大脑制成细胞悬液后,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通过摇床和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E组(正常细胞+EPO 10 U/L)、损伤组(缺氧3 h)、损伤E组(损伤细胞+EPO 10 U/L)。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星形胶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PCR技术测定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摇床后传至第3代,经鉴定其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缺营养3 h后部分细胞形态变圆甚至死亡,漂浮在正常细胞表面;正常E组和损伤E组细胞在分别加入EPO 3 d后,损伤E组细胞活性与GFAP表达均明显升高,正常E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EPO对缺营养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只,12只大鼠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建立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另3只大鼠,冲洗骨髓腔,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EGM-2MV培养液)培养出EPC;鉴定细胞CD34、CD133、vWF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注射移植于皮瓣,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测量皮瓣成活面积,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注射EPC的皮瓣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 EPC移植于狭长窄蒂皮瓣后,加速皮瓣缺血缺氧组织再血管化,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个组:1天组、2天组、3天组、4天组和6天组,即在每只大鼠的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一侧为对照侧,另一侧为实验侧,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皮瓣形成后给予实验侧皮瓣上安装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各个组分别于手术后1 d、2 d、3 d、4 d和6 d观察皮瓣颜色、肿胀程度,切取0.3 cm×0.5 cm标本,第7天测量皮瓣成活面积。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进行皮瓣组织学、CD34表达情况的观察。结果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改善皮瓣淤血水肿,促进皮瓣成活,3 d达到最大成活面积。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皮瓣微血管密度增大,促进血管新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重建皮瓣远端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压可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49.
电子病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电子病案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暂时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电子病案标准化,电子病案尚未得到法律认可,安全及真实性以及对教学的影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寻求电子病案的发展方向和出路,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尽快确立应有的法律地位,制定规范的标准,实施可行的技术,以推动电子病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绝经后髋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铁蛋白、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身高、体质量、BMI等指标间的联系,探讨两种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分为OA组60例、OP组109例、非OP组(对照) 161例,利用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OA和OP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转换指标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70~79岁年龄段OA组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高于OP组(P=0. 019),两组其余年龄段骨转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OP组各年龄段及OA组70~79岁、80~89岁两年龄段较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铁蛋白为OA危险因素,年龄、铁蛋白为OP危险因素,BMI为OP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OA和OP患者都存在"铁蓄积",两者骨转换无差异,且致病因素一致,OP采用的部分防治方法可能对骨关节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